本報訊(梅林海)今年以來,柞水縣按照“加大投入快建設、創新舉措抓養護、依法行政保暢通、突出服務抓運輸”的思路,加快全縣農村道路建設,現全縣公路總里程達1646.27公里,便捷的交通,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脈。
堅持“三個到位”,下好統籌部署一盤棋。按照機構、資金、部署三到位要求,強化農村公路的組織領導,成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列支建設項目前期資金1000萬元,將資金、養護費用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堅持召開年初工作部署會、年中重點項目推進會,每月組織道路安全大檢查、每半年公路養護大巡查,將農村道路建設管護工作納入各鎮辦、各相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定期開展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立足“三高建設”,狠抓規劃建設強基礎。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推進,將道路建設與安保標識設置、綠化美化工程同設計、同施工。先后投資10.8億元,新(改)建國省干線14.1公里、縣鄉公路87.4公里,新建橋梁20座,建成二級客運站1座、五級客運站9座,累計實施貧困村通村水泥路完善工程536.6公里,建制村通暢11公里,安保工程357.32公里。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
狠抓“三管三護”,打出管護結合組合拳。狠抓機構、環境和安全管理,以養護經費、養護人員和養護標準為重點,組建了縣、鎮辦農村公路質量監督站和管理站,建立了路政員、監管員、護路員三級監管體系,在縣鎮道路兩側安裝防護網和隔離網,逐步設置防撞護欄,在路況較差路段設置凸鏡、減速帶、警示標志等,形成了農村公路管護“共管、共商、共建、共享”的格局。
同時,按照“宣教結合、城鄉結合、路產結合”的思路,積極探索“交通+脫貧+旅游”三路融合路徑,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投入14臺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率先在全市公交行業實現刷卡乘車。完成3個鎮辦客運公交化改造,整合9個鎮辦客運站和34條通村客運班線,鼓勵物流企業在鎮、村設立物流網點,精心打造了下梁鎮至老庵寺和東甘溝等一批景區路、產業路,實現農產品“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