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辛寧俠)近日,筆者從柞水縣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柞水縣在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的基礎上,著力健全防止返貧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從落實救助政策、健全長效機制、推進精準救助三方面發力,織密織牢兜底保障網,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進一步提高保障標準,農村低保保障標準達到4830元/人年,特困供養金達到6300元/人年、照料護理費達到失能400元/人月、半失能240元/人月、自理160元/人月,孤兒補助標準達到1000元/人月。今年一季度全縣共保障農村低保3668戶8238人、發放保障金1005.4萬元;特困供養1963戶1987人,發放供養金和護理費51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6289人136萬元;孤兒救助40人12萬元,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有效防止了特殊困難群眾返貧風險。
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保障作用,對因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全部納入臨時救助范圍,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積極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政策,將救助金額在1000元及以下的臨時救助審批權委托鎮辦實施,進一步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今年以來,縣民政局共實施發放臨時救助2批次2481人(次),發放資金306萬元,有效解決了因病、因災致貧、返貧問題。
健全和完善急難救助對象主動發現機制和困難群眾快速幫扶響應機制,在全縣82個村(社區)建立了由村(社區)支部書記、第一書記、聯村干部、村文書等多層次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今年以來,通過主動發現機制,審批農村低保對象61戶121人、提高低保檔次201戶420人。狠抓鎮辦村(居)便民服務大廳民政救助窗口作用發揮,全面落實“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及時高效受理、轉辦群眾救助事項、暢通救助主渠道,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