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董志鵬)近年來,柞水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確保柞水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空氣質量實現新突破。2020年,全縣圍繞“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6大行動,拆除燃煤鍋爐10臺,實施燃氣鍋爐低氮改造16臺,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70臺、檢測24臺,全力推進藍天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了360天,同比增加19天,優良率98.4%;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92%,超額完成市考指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35%;空氣質量優良率和改善幅度均居全市第一。
污染減排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大污水處理廠減排監管力度,推行城區禁燒煙煤,推進畜禽養殖場糞便收集和資源化利用。化學需氧量、氨氮、o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削減16.76%、12.94%、9.43%、14.13%,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實現零增長,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1.85%,超額完成年度消減任務。
土壤治理步入新階段。全縣重點土壤污染監管單位按期開展自行和監督性監測,完成轄區45塊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核實及土壤污染防治成效綜合評估工作,配合縣人大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扎實推動縣企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質量調查及修復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評估結果優良。
項目建設達到新水平。全縣農環項目建設實行領導包抓、多方協調、扎實推進,在全市率先完成項目建設并通過市縣驗收。認真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積極謀劃生態環保項目,已策劃申報6個爭取專項資金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項目50個,計劃投資36.6億元。
執法監管實現新加強。在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嚴格按照環保法律法規嚴肅查處未批先建、未驗先投、非法排污、亂堆亂倒等違法行為。2020年度檢查企業200多家次,立案處罰8家,罰款23.99萬元,查封扣押案件1起,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起2人,成功辦理全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
監測能力實現新提升。全力推進環境監測站實驗室建設,積極爭取資金300多萬元,順利完成監測實驗室的裝修改造、儀器設備的購置調試及監測人員的持證上崗考試工作,涉及水、氣、土等四大類40項的環境監測資質認證工作已經全面啟動,環境監測能力實現新提升。
行政審批采取新舉措。積極推行不納入環評管理、豁免、函審、告知承諾制等改革制度。明確專人主動對接、上門服務、全程跟進,加大執法幫扶力度,對縣域重點建設項目逐一梳理,建立環評管理臺賬,嚴格綠色循環準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生態環境力量。
環境宣傳教育得到新融合。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媒體加強網絡宣傳,同時在環境日、世界水日、低碳日、憲法日等重點節日進行線下集中宣傳,舉辦重點企事業單位生態環保法規培訓,開展“當衛士我先行”萬人簽名及執法服務雙向承諾活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影響力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