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黨思政 辛寧俠)為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實不到位、時效性不強問題,柞水縣民政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作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項,以實際行動助推民政惠農政策落實落細。
今年以來,柞水縣積極發揮社會救助政策的“托底”“補漏”作用,筑牢困難群眾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線”。截至目前,全縣共保障城鄉低保8462人、特困供養1973人、臨時救助4514人次、救助孤兒32人、殘疾人兩項補貼6249人,組織認定低收入家庭885戶3130人,發放各類保障資金4300萬元,進一步密實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
突出工作重點,全面深入排查。
結合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等活動,組織發動縣鎮及村“四支隊伍”力量,對全體農戶“過篩子”排查研判,全面排查因病、因災、因突發事件造成急難困境家庭的情況和需求,逐人逐戶摸清“重點人群”基本生活狀況和困難需求;全面排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吃穿、健康、人居環境、飲水和委托照料服務狀況,困難群眾救助規范管理情況;全面排查資金管理使用情況,聯合縣財政局開展了惠農一卡通專項檢查。
強化問題整改,狠抓政策落實。
及時了解、收集和匯總重點人群的困難訴求,按照邊排查、邊整改、邊提升的原則,建立整改臺賬,落實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實行銷號管理。用足用活低保剛性支出扣減、重病重殘單人保等政策,共排查新增低保98戶231人;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有集中供養需求的12人送敬老院實行集中供養,對11名監護不力的照料服務人進行了更換;積極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政策,對急難群眾先行救助,再補辦手續。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共實施臨時救助1120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30萬元,撥付鎮辦臨時救助儲備金70萬元,切實全方位、高效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問題。
推進救助改革,健全長效機制。積極落實將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養審批權限下放至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改革事項,推行陜西民政“e救助”微信公眾號,開通社會救助求助熱線,讓困難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救助業務。規范完善急難對象主動發現,“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快速響應服務等工作機制。全縣82個村(社區)全部建立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科學細化受理、分辦、轉辦、反饋等工作流程,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