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南曉文)柞水縣紅巖寺鎮盤龍寺村把黨建領航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頭戲”,瞄準生態資源和傳統特色產業優勢,依托優勢產業項目,圍繞新型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盤龍寺村黨支部堅持黨建統攬全局,以鄉村振興示范村為契機、以產業為基礎、以合作社為紐帶,充分利用轄區內資源稟賦和自然優勢,做大做強“高山、林下、307省道沿線”三大產業園區建設,建成千畝連翹示范基地,著力打造秦巴連翹之鄉,促進連翹、車厘子、北美冬青等生態旅游、觀賞采摘、養生保健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建設,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
盤龍寺村晝夜溫差大,適合馬鈴薯生長,馬鈴薯個大皮薄、淀粉含量高,制作的糍粑、粉條遠近聞名。村黨支部緊緊抓住這一優勢,成立了榮政馬鈴薯合作社,入社群眾180戶690人,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建成馬鈴薯種植基地1000畝,脫毒馬鈴薯育種基地50畝,建成了100噸脫毒馬鈴薯原種薯儲備庫,2021年向山陽、鎮安、柞水等地出售馬鈴薯6萬公斤、馬鈴薯良種5萬公斤,收入13萬元;同時大力爭取蘇陜協作資金400萬元,建設馬鈴薯加工廠,購買生產機械,一條龍式生產粉條、粉帶、薯片等,延長傳統農業產業鏈,加工廠預計年底建成投產,建成后日加工馬鈴薯可達3000公斤,解決25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該村有華山松、油松面積2.1萬余畝,村支部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全力打造萬畝華山松子采集基地;盤龍寺村黨支部引進項目資金和蘇陜協作資金103萬元,栽種北美冬青100多畝,利用蘇陜協作項目資金400萬元,栽種車厘子50多畝,吸納30多名脫貧戶在產業園區務工,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
如今,盤龍寺村擁有百畝北美冬青產業,千畝連翹、馬鈴薯基地和萬畝華山松子采摘園,都成為村上的支柱產業。同時,村黨支部對中短期產業比如核桃、苦蕎、麻籽、紅小豆、四季豆等進行科管,更換新品種,擴大種植面積;利用村上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的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做強土雞散養、擴大黑土豬養殖規模,力爭形成規模化養殖,確保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