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梨園村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掠影
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林有林長,河有河長,田有田長,常年保持山清水秀,田園綠美。圖為依河而建的紅豆杉基地和休閑長廊。
文化小廣場
農家小院干凈衛生,環境優美。
休閑園一角
游客拍照留念
依村而建的核桃公園
本報記者 趙有良
天藍云白,山巒疊翠。4月下旬,記者走進秦嶺深處的柞水縣干佑街道辦事處梨園村,花在風中搖曳,水在石間潺湲,鳥在林間呢喃,入眼的是絢麗奪目的色彩,撲鼻的是芬芳宜人的花香。這是梨園村打造秦嶺山水鄉村描繪出的山水田園畫卷。
梨園村是秦嶺深山中一個荒僻多災的山溝,經過近年來的生態環境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去年,該村被確定為全縣鄉村振興示范村后,村黨支部創新“梨園三色”黨建品牌,實施紅色引領、綠色發展、橙色治理“三大工程”,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力建設秦嶺山水鄉村。村上采取“黨支部+村集體經濟+企業+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庭院經濟,發展紅豆杉、北美冬青等特色產業1300多畝,建設核桃、板栗等林果基地3500多畝;引進晶通、博隆等5家企業,啟動山河故里、桃花源養生谷2個總投資過億元的康養項目,建成博隆生態產業園,養殖大鯢15萬尾。村上通過入股分紅、承包經營、務工就業等方式,將全體村民鑲嵌在產業鏈上,使全村人均年增收10%以上。
村上不斷探索“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聚焦“六清六治六無”目標,推行垃圾分類、“五美庭院”創建,全面提升改造鄉村人居環境,建成“四好農村路”7公里、休閑旅游步道2公里、公廁和停車場4處,安裝道路庭院燈240盞,建設垃圾分類站2座,改造提升院落環境306戶,改造衛生廁所81戶,完成道路院落綠化5000平方米,鄉村居住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蔚然成風,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該村先后榮獲省級生態文明村、全市“五好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縣鄉村振興十強村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