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周炆濤
朱家灣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游客
朱家灣村以“生態+”理念謀項目促發展,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贏的路子。
養好綠水青山,不愁金山銀山。近年來,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錨定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目標,立足山、水、林、田自然稟賦,以“生態+”理念謀項目促發展,積極推動生態與經濟“雙向增值”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地見效,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贏的路子。
“生態+旅游”打造新生態
暮春時節,筆者走進終南山寨景區步行街,只見由大大小小石板建成的各類民宿和餐館依山傍水,每走一步都是風景。
每年4月至10月是朱家灣村的旅游高峰期。42歲的張金平在終南山寨景區開了一家小酒館,憑借獨特的釀酒手藝,她將小酒館的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靠賣酒起家的張金平,幾年前根本沒有想到,如今的旅游業讓她賺得盆滿缽滿。
“別看生意小,好的時候一天也能凈賺四五百元,比出門打工強多了。”張金平笑著說。
走在終南山寨的“三姓街”上,到處是賣洋芋糍粑、漿水豆腐、搟面皮、神仙涼粉等特色小吃的村民。終南山寨使村民變成了老板,使民居變成了客棧,使鄉村變成了景區,讓當地的村民走上了致富的路,吃上了生態旅游的飯。近年來,朱家灣村依托牛背梁、終南山寨兩個景區和盤谷山莊等旅游企業,堅持“現代化+原生態”的發展思路,探索“生態+旅游”跨界融合模式,因地制宜開發旅游新產品、新業態,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并進的新路子。境內景區景點年接待游客41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1億元,帶動群眾發展農家樂216家、戶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與2016年相比均實現了翻番。
“生態+康養”叫響新品牌
“第一次來到陽坡院子,漫步在田園風光里,十分舒適,真是一個養身養心養老的康養福地,以后還會帶朋友來這里打卡,讓更多人走進營盤,了解朱家灣。”游客莊超高興地說。
近年來,朱家灣村圍繞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緊跟“向往慢生活,追求康養游”都市養生養心康養需求,依托地處西北首個國際慢城核心區優勢,精心打造精品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三張名片,深入實施盤古山莊溫泉酒店、云來谷森林康養等項目,引進企業發展陽坡院子、云林小屋、97號驛站等高端康養民宿11處,引導村民改建民宿8家,每戶年收入均在30萬元以上。
目前,朱家灣村已成為西安市民自駕游和短線游的首選之地。
“生態+體驗”實現新突破
“我們提前好幾天就預定了,這里依山傍水,悠閑清凈,快手、抖音上經常能刷到這里,我們是‘慕名而來’。聽說下面還有個牛背梁漂流,夏天一定要好好體驗一下,放假或者周末就想來這里放松一下心情。”日前,幾位西安的游客來到花錦園民宿,在村里拍照、游玩,悠閑地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周末。
朱家灣村依托自然資源和絕佳區位,優中篩選生態旅游、溫泉酒店、鄉村民宿、生態康養、特色養殖、高端水等12家企業進駐,突出終南山泉、佬林客棧、秦嶺宿集等品牌打造,相繼建成運動休閑小鎮、牛背梁森林體驗基地、峽谷運動樂園、世紀未來島等體驗式項目,每年參與人數近110萬人次。
朱家灣不斷推出新玩法、提供新服務、帶來新體驗,最大限度改善游客服務體驗,滿足了游客對高品質旅游與休閑體驗的追求。
“生態+特產” 探索新路徑
“咱村今年建了新大棚,我不能再觀望了,大家都在勤勞致富,我再不參與就落下了。”村民陳升林在村干部的動員下,積極發展木耳產業。
如今,小小的黑木耳承載著朱家灣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美好夢想,描繪著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村上采取智能化的方式發展金木耳、黑木耳40萬袋,同步推進特色種植采摘觀光、田園觀光等衍生活動,致力把“小木耳”做成“大產業”,預計每年帶來經濟收入130多萬元。
柞水是中國南水北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牛背梁大面積的森林植被和充沛的降水,為地下涌泉的儲存提供了條件。依托資源優勢,終南山泉飲品有限公司在朱家灣村應運而生,讓好山好水“變現”又“增值”,搭建起“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橋梁。
朱家灣村大力開發終南山泉高端飲用水,并利用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建立專門的配送流程,讓西安市民及時喝到朱家灣村高端飲用水。在終南山泉飲品有限公司的帶動下,當地有40多人穩定就業,人均年收入超過4萬元。
“生態+轉移” 建立新機制
“以前靠山吃山,挖藥材、伐木、砍毛竹,掙不了什么錢還得外出打工,現在靠山吃山,是守好養好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吃好生態旅游這碗長久飯。”朱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毛家鋒感慨地說。
柳太清過去是一名在外務工人員,后來看到家鄉發生巨變,便回家開辦起了農家樂,今年又被聘請為村生態護林員。現在,柳太清逢人就說:“生態環境好,土地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產業就會變成‘搖錢樹’,秀美山村朱家灣就會變成‘聚寶盆’。”
朱家灣村通過建立生態保護反哺機制,每年獲得的公益林補償有105.5萬元、戶均4861元,退耕還林補償44.8萬元、戶均2206元。2021年,朱家灣村人均收入24227元,是全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倍,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保護生態帶來的巨大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