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葉詞慧 蔡 楠)近年來,柞水縣鳳凰鎮積極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在木耳產業上做文章,培育特色高效農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使木耳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連日來,走進柞水縣鳳凰鎮的木耳大棚,一片忙碌景象:鋼架上滿是綁木耳的尼龍繩,銀光閃閃。種植戶正忙著分裝菌種、封口掛袋。基地負責人介紹:“‘小木耳,大產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殷切囑托和鼓勵,也是我們奔向小康生活的致富途徑,所以我對木耳產業特別有信心。”
成立探索“小分隊”,助力木耳大棚優化。各村(社區)匯聚了一批對木耳產業興趣濃厚、種植經驗豐富、干事責
任心強的鎮村(社區)干部和木耳大戶,組成了木耳種植技術創新探索小分隊。探索小分隊通過走訪收集群眾意見、查閱專業相關資料、查詢歷年數據,探索性采用將木耳大棚整體升高30厘米,改善大棚通風條件;試點共采用2880個高霧化4口噴頭,將大棚保濕率穩定保持在50%-80%;引進15個遠程溫濕度監測器,實時監測生長指標,目前發展的吊袋木耳均發菌良好,長勢喜人。
巧用管理“小黑板”,夯實木耳大棚管理。為進一步提升木耳大棚的管理水平,增強管理效能,明確生產目標,加強團隊合作。在前期印發種植指南,強化木耳種植培訓的基礎上,各村(社區)每個大棚基地均聘用全日制木耳技術員,對木耳技術員采取激勵性薪酬制度,并創新設立管理小黑板制度。技術指導員固定時間段巡查,加強不同生長階段的種植指導,將每個階段的溫度濕度要求、種植注意事項、種植存在問題明確在管理板上,督促木耳種植戶抓好生產,及時整改,加強過程性、動態性管理,大幅提升木耳產業精細化管理水平。
推廣試種“小庭院”,拓寬木耳種植方式。鳳凰鎮立足于鎮情實際,為提高木耳產業種植覆蓋面,盤活空閑土地利用率,激發農村留守老人和婦女的經濟創造力,減低木耳種植發展成本負擔,積極動員群眾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等空地,發展地栽木耳。截至目前,鳳凰鎮已完成523戶46萬袋地栽木耳菌包打孔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