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馮建國 翁 震 李一峰
走進柞水縣營盤鎮,街道兩邊的餐館、藥店、旅館等門店,家家都貼有一張印有“智慧”的二維碼,消費者拿起手機掃碼,就可以看到這家店的注冊時間、經營范圍、產品信息、實時場景,讓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明明白白消費。這是商洛市市場智慧監管平臺發揮監管職能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著眼于創新社會治理、助推高質量發展理念,計劃投資8000萬元,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設商洛市市場智慧監管平臺,是全省首家在全市實施統一規劃建設,貫通市、縣區、鎮(所)市場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單位、社會公眾,融投訴舉報、監管執法、“雙隨機一公開”、市場主體數據分析、企業信用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監管平臺,讓商洛市場監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一網監管多功能
為解決市場監管執法資源不足、數據信息分散、風險研判能力薄弱等突出問題,市市場監管局大膽創新,采取數字化、智慧化、信息化手段,通過建成“一張網絡”、實現“二維監管”“三級聯動”“四大板塊”“五個門戶”“六項目標”“七大性能”的智能化監管平臺,加快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張網絡”即全市市場監管一張網,建成后將覆蓋商洛約13萬市場主體,貫通市、縣區、鎮辦三級共100多個監管部門。“二維監管”即現場監控加要素監管兩個維度的監管模式。“三級聯動”即市、縣區局和鎮辦監管所三級監管部門的業務和數據聯動。“四大板塊”即大數據中心板塊、智慧監管板塊、市場主體安全監管板塊和社會共治板塊,實現部門監管、市場主體參與、社會監督互動共贏。“五個門戶”即數據共享門戶、綜合監管門戶、政企互動門戶、信息公示門戶和“一碼通”門戶,可服務市場監管部門及其他政府監管部門、市場主體、社會公眾各類群體,實現不同群體、不同工作需求,可縱向實現與國、省局和橫向實現與其他政府部門的數據推送、對接和共享。“六大目標”即通過功能和板塊建設,達到優化營商環境、降低風險隱患、減少政府投入、提高監管效能、增強企業自律、數據實時共享的目標。“七大性能”即建成后的平臺兼具科學性、創新先進性、實用性、參與性、安全性、拓展性、兼容性。
二維監管到一線
“二維監管”主要分為現場監控和要素監管兩個維度的監管,這種依托智慧監管平臺的“二維監管”現場監控模式,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被監管對象,讓監管觸角深入一線,真正實現了可視化“最后一公里”監管。
現場監控是在重點行業、重點場所安裝高清攝像頭,智慧監管平臺通過AI攝像頭實時采集餐飲單位后廚、電梯等重點部位的實時畫面,借助AI識別技術自動抓拍反饋現場的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上報系統和監管部門。系統管理人員根據職責權限,自動分流到相應部門和人員處置。
要素監管是平臺通過對監管業務數據以及企業上報的生產經營規范數據等各類數據的監控、匯總、分析,實現對全市監管對象的要素監管,通過數據積累為行業研判、業態分析提供支持,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同時減少了監管人員上門檢查次數,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做到“無事不擾”。
現場監控和要素監管相互結合,實現了商洛市“可視化+數字化”的新市場監管模式,完成了從傳統進店監管到現代化遠程監管的革命性變革。
如今,進入商洛市智慧監管平臺,可輕松調取入網市場主體現場經營畫面,如在一家餐飲店、學校食堂,操作人員沒戴工作帽、防護手套在操作,立即可以看到網上違規提示警示并予以記載,也可以遠程提示喊話糾正。
特別是在2021年十四運會保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智慧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實時查看全市各縣區“一退一止兩抗”藥品和“含興奮劑”藥品分布情況,也可通過平臺快速查閱每個藥品經營企業藥品購銷存情況;看到藥店店員為顧客取藥實況,為科學有效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成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查看重點行業從業人員的核酸檢測報告、疫苗接種情況及疫情防控相關信息,實時掌握防疫工作動態,構筑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平臺預留端口,可與上級部門網絡系統、商洛市政府部門系統對接,未來可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為實現跨部門、跨區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供了便利,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支持。建成后可為上級部門實時推送監管數據、為數字商洛提供主體信用數據,還可讓數據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公示服務、更便捷地投訴反饋、方便公眾參與到監管網絡中來;達到約束主體行為和暢通信息渠道的效果,推動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三方共治效果。平臺通過食品藥品、知識產權、特種設備等各類市場主體生命周期及各項數據分析展示,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三級監管提效能
該平臺建成以來,形成了市、縣區、鎮辦三級網上監管,方便了市場監管部門、行業企業主管部門、社會公眾多方參與網絡監督和經營者自覺自律,借助智慧網絡科技監管,為市場監督管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信息中心先后兩次到商洛調研,對該平臺的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信息中心主任付宏偉指出,商洛市場智慧監管平臺是在信息化應用領域的積極有效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市場監管模式走在了前列,很接地氣。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全網融合、全域覆蓋、全面應用、全面規范,著力推進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和應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全面融合國家、省市場監管、藥品監管、知識產權等信息化平臺,延伸到市、縣區和基層鎮辦,以及與市場監管業務有關的教育、醫療、疾控等行業信息化系統,打造“一張網、一個系統”實現智慧監管、應急處置和視頻會議三大功能。到今年10月底,我市將完成3萬戶重點行業、重點對象和重點部位使用實施“場景+要素”監管,對一般對象實現要素監管,將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市場監管“一碼通”應用,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場景監管與“明廚亮灶”全面融合。我市堅決克服“建用”脫節突出問題,全系統監管執法人員將從傳統現場監管逐步向市場智慧監管方式轉變,進一步提升大數據應用分析、風險預警、提示跟蹤處置能力,做好執法記錄信息與智慧監管平臺的信息融合。我市將健全市場智慧監管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人員培訓,規范操作流程,做好系統建設維護,推動市場智慧監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目前,我市已完成投資2450萬元,市、縣區監管終端和大部分鎮辦終端建設已完成,全市已納入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重要工業產品等監管對象30663戶,其中食品25821戶、藥品520戶、特種設備4309戶、重要工業產品13戶;重點行業重點部位視頻數據監管終端(監管攝像頭)4000個,已接入平臺數量3262個、在線2155個,食品、藥品等重點監管對象均已入網監管,平臺建設的“建管用”工作正在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