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梁 川)柞水縣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忠誠履行秦嶺生態衛士職責,不斷增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使命感,筑牢筑實生態環保根基,全力守護秦嶺綠水青山,推動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柞水縣堅持“立邊界”與“劃網格”齊抓共管,率先開展勘界立標試點工作,及時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建成全市首個秦嶺智慧監管中心,全縣共設置實體界樁153個、電子界樁1263個,扎實推行“人盯人+秦嶺保護”機制,壓實195名河長、192名林長、240名網格員管護責任,實現了“天地一體化”、網格化與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同步堅持“從嚴打”與“深入查”有效聯動,加大涉秦嶺生態環境聯合執法力度,查處“五亂”問題刑事案件24起30人,行政立案240起、處罰1598萬元,采取強制措施27人。堅持“雙查”機制,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違紀問題線索35件,責任追究84人,以從嚴執紀執法保持嚴打嚴控態勢。
堅持“集中治”與“長效管”有機結合,狠抓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質量。截至目前,“五亂”圖斑已整改到位64個,1個正在整改;省市專項審計、暗訪反饋的29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并銷號備案。狠抓建章立制,全面推行聯動執法聯席會議機制,制定出臺了《責任清單》和考核、問責辦法等制度,不斷提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范化、法治化水平。
同時,堅持“強優勢”與“提價值”多措并舉,做強做優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發展。通過做大生態價值,建成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三級示范平臺,強推礦山“五化”建設,謀劃實施了礦山修復治理、儲備林、森林碳匯等項目,成功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被評為省級森林旅游示范縣,金米村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做法入選國家發改委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