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秦 楨)近年來,柞水縣把木耳產業作為全縣首位產業,大力實施“原種培育、規模擴張、質量提升、新品研發、品牌營銷、延鏈補鏈”六大行動,全力打造“柞水木耳”品牌,木耳產業已成為富民強村的“金耳朵”。
系統謀劃、精心組織,構建有力保障體系。柞水保持縣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及木耳質量監管等6個工作專班常態化運行,落實縣委書記“產業鏈長”、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主攻隊長”、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尖刀排長”的“三長”責任制;建立周調度通報、月排名點評、季觀摩考核、年度考評獎懲和聯席會議等工作推進機制,推動木耳產業發展;出臺了《全面推進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木耳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木耳保護價收購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全要素支持、全方面推進的政策、組織保障體系。
搭建平臺、創新機制,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柞水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科技園柞水核心區建設,建成生產基地80個、專業村65個、木耳大棚2770個,年種植木耳1億袋以上,成為陜西省規模最大的工廠化菌包生產供應地;緊扣生產端、加工端和銷售端產業鏈,持續加大木耳產業園、木耳交易所等“五大平臺”建設,推動產業由單獨種植向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升級;扶持壯大中博、秦峰等木耳產業省、市級龍頭企業13家,建成年產2000萬袋的菌包生產廠5個、1000噸的木耳分揀包裝生產線2條,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49個,確保每個環節有1個以上龍頭企業。
管控過程、加大研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柞水建立木耳生產和質量“兩個標準”,檢測、追溯、誠信“三大體系”,狠抓經營主體監管全流程管理,建立木耳質量安全云數據平臺和柞水木耳“二維碼”全程溯源體系,實現了木耳產品“數字身份證”管理;加大“兩品一標”認證力度,認證率達到85%。柞水“黑木耳”產品獲得GAP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柞水木耳”入選2022年全國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典型案例,小嶺鎮木耳基地入選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充分發揮李玉院士工作站、食用菌研發中心、木耳大數據中心等科研力量,培育木耳新品種7個,研發木耳肽、木耳益生菌等22類98種產品,“慕耳湯”系列產品榮獲全國旅游商品銀獎。
打造品牌、健全網絡,全面塑造產品形象。柞水成功發布“柞水木耳”區域公用品牌,秦嶺天下、秋雷等7個木耳子品牌獲得市場廣泛好評,同時持續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全力保護品牌公信力;堅持線上線下并重,建立“政府+合作社+農民+電商+網播”的五方聯動營銷機制,累計發展電商198家,在省內外開辦木耳產品直銷店、協作店139家,2022年柞水農特產品銷售額達到6000多萬元;連續7年舉辦“木耳文化節”,柞水木耳被納入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榮獲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全國綠色農業十佳蔬菜地標品牌;于今年4月成功舉辦全國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柞水木耳”被評選為“2023年木耳產品流通領域推薦品牌”。
延長鏈條、強化帶動,加快釋放產業紅利。柞水搶抓機遇,建立木耳產業項目庫,引進了“金柞水木耳露系列加工”等12個總投資24億元的木耳項目,促進木耳向健康功能品、化妝品等精深加工領域和高端產品發展;大力推進木耳產業向農工、農商、農旅融合縱向發展,建成金米3A級旅游景區、西川木耳小鎮等木耳田園綜合體;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實行產業獎補、“木耳貸”、“價格保險”等措施,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自主經營、勞務就業、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將2萬多名農戶牢牢地鑲嵌在產業鏈上,帶動戶均增收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