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黨 錕)近年來,柞水縣創新機制、優化模式,把木耳產業作為特色首位產業來抓,全力打造“柞水木耳”品牌,將木耳產業發展成為強縣之本的富民產業、鄉村振興的希望產業。
柞水縣不斷創新機制,建立“周調度通報、月排名點評、季觀摩考核、年度考評獎懲”和聯席會議等工作推進機制,先后出臺《柞水木耳“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木耳產業發展戰略實施規劃》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全要素支持、全方位保障、全方面推進的政策支撐體系。持續加大全國木耳產業科創中心、全國木耳產品中試中心、全國木耳大數據中心、全國木耳商品集散中心、全國木耳文化展示中心“五大中心”建設,扶持壯大中博等木耳產業龍頭企業13家,形成了以李玉院士工作站研發、中博農業菌包生產、秦峰公司加工、京東云倉儲運、秦嶺天下公司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化聯合體。精心打造以金米產業園為中心,以3鎮5村為重點的木耳三產融合產業帶。建成木耳1000噸和200噸分揀包裝生產線各2條、大棚基地366個、森林公路木耳景觀點4個。省內外開辦直銷店、網點131家,電商經營主體190余家,形成“政府+合作社+農民+電商+網紅”的五方聯動營銷體系機制。
同時,柞水縣不斷健全質量體系,創新發展模式,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制定發布柞水木耳產品和技術規程兩個省級標準,全面推行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柞水木耳“二維碼”全程溯源體系,實現木耳產品“數字化”“身份證”管理,狠抓經營主體監管名錄、生產記錄檔案、質量安全承諾、產品二維碼及合格證等全流程管理,木耳生產各環節全程可查可控。推行“三資股份、租賃分包、產業領養、勞務用工、產品訂單、開展服務”六個增收“套餐”,大力推行“支部+園區+企業+農戶”“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農戶”模式,出臺25條就業幫扶政策,實行政策咨詢、就業指導、創業培訓、小額貸款“一條龍”服務,實現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創新出臺《柞水縣切塊下達鎮辦支持木耳產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將縣級整合配套資金40%以上切塊直接下達到鎮辦,由鎮辦自主用于木耳產業發展。推行“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發展模式,有效解決困難群眾資金難題。創新推出木耳“富民貸”和“木耳價格”商業險,切實解決小農戶產業發展的資金和風險防范難題。
“柞水木耳”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入選全國首批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皵底仲x能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案例入選全國優秀案例,柞水縣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食用菌全產業鏈典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