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王關珍 黨 錕)柞水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豐富的林地資源和獨特的氣候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2022年以來,柞水縣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按照“林下抓種植、林中抓養殖、林間搞旅游、林上搞采摘”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林菌、林藥、林養等立體高效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以林興產、以林增收,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聚林為寶,探索林下種植新路徑。柞水縣出臺《發展林下經濟產業扶持辦法》,積極探索“以市場為導向、以政策為牽引、集體經濟帶動、農戶自己主導”的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徑,用好國有林場、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設立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加大金融信貸、稅費減免、技術推廣、以獎代補等支持力度,實行“誰種植、誰管理、誰受益”,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截至目前,全縣打造林果、林藥、林菌示范基地8個,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面積9100多畝,中藥材種植戶達2.19萬戶。
以林助產,發展林下木耳新格局。柞水縣在大力發展木耳大棚吊袋種植的同時,積極嘗試林下地栽木耳、庭院式木耳種植方式,著力打造地栽木耳示范區、庭院經濟試驗區、休閑體驗觀光區等,構建形成基礎設施完備、示范功能齊全、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精心打造了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以3鎮5村為重點的木耳三產融合產業帶,建成森林公路木耳景觀點4個、森林撫育綜合利用示范基地3個,發展林下地栽木耳400畝,將區域內70%以上的農戶鑲嵌在木耳產業鏈上。
借林生財,壯大林下養殖新產業。柞水縣搶抓特色產業發展機遇,依托秦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積極招引社會經濟組織,帶動林下養殖產業發展擴能,構建“產業分紅、資金入股、務工就業、散養合銷”等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壯大產業規模。全縣現有林下養蜂2000多箱、養羊600多只、養牛350多頭,林麝養殖公司3家,年產麝香8000多克,資產總值約5000萬元,林麝養殖項目入選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
興林提質,打造森林康養新業態。柞水縣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升級”的產業定位,堅持把綠色生態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緊盯打造“秦嶺閨秀·康養柞水”目標,推動森林康養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實現旅游、醫療、養生、文化、體育多業態發展,形成以文化養心、藥食養生、山林養性“三養”深度互融的特色業態。今年以來,全縣共謀劃建設康養項目15個,總投資214.5億元,打造文旅融合康養綜合體6家,終南山秦楚古道被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柞水縣被評為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