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倩
宋清潔(左)和群眾一起清理木耳大棚的雜草
3月1日,柞水縣曹坪鎮中坪社區的宋清潔比往常早起了一個小時,她在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上班之前,去了一趟木耳基地。“春耳種植就要開始了,得抓緊時間把大棚清理出來,為菌包進棚做好準備。”宋清潔和提前組織安排好的15名群眾一起,在大棚里除雜草、做消殺。
一直到上班時間臨近,宋清潔再次安排好人員分工,叮囑好注意事項,又匆匆趕往中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其實種植戶們已經有豐富的經驗了,能把大棚整理好,但我還是不放心,必須來看看才踏實。”宋清潔笑著說,她是個天生愛操心的人,社區大大小小的事都想盡最大努力辦到最好,只要能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無論多苦多累,她都覺得是值得的。
從2005年擔任曹坪鎮原鐘山村黨支部書記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9年,宋清潔依然是群眾心中值得信賴、上級黨委認可肯定的黨支部書記。這19年里,原來的村子和其他3個村合并為中坪社區,群眾生活的環境變美了,口袋變鼓了,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而宋清潔卻沒變。“我為民服務的初心沒變,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使命沒變。”不變的還有宋清潔十幾年如一日的辛勤忙碌。
社區工作繁瑣而復雜,尤其是合并后的社區,人口多面積廣,群眾居住分散,管理難度大。宋清潔表示,擔任中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雖然肩上的擔子重、壓力大,但她清楚地明白,社區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她必須干好,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無論什么時候,她總是沖鋒在前,別人做不了的,她協助去做,別人不愿做的,她主動去做,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社區人員配置問題,她一人身兼多職,扮演多個角色,無怨無悔地奔走在社區的大街小巷。
心中有百姓,腳下有行動。宋清潔走村串戶,坐群眾的“熱板凳”,聽群眾的“心里話”,算群眾的“生活賬”,從點滴細節中捕捉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鄉村建設、幫扶困難群眾、調解矛盾糾紛、謀劃產業發展等大事小情她都盡心盡力。在她和社區干部的帶領下,社區各項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群眾收入持續增加。“目前,我們社區有木耳大棚40座,發展吊袋木耳74萬袋。還有光伏產業以及現在正在加緊建設的抽水蓄能項目,都是實實在在能給群眾帶來利益的項目。”宋清潔介紹。
“幸虧我們宋支書當年鼓勵我發展木耳,又是講政策,又是送技術,還讓我免費用菌包,讓我吃上了產業飯。”說起宋清潔,中坪社區三組的熊世清充滿了感激。
社區工作就是一樁接一樁的煩瑣事,但宋清潔總是不厭其煩,用一顆無微不至的心,為社區居民提供面面周到的服務。2023年3月,社區一組獨居老人康魁榮,突發疾病,一時情況危急,但老人子女當時不在身邊,宋清潔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加任何顧慮,用自己的車將
老人送進醫院進行搶救,并為其墊付醫療費用,為老人爭取到了搶救的時機,挽救了老人寶貴的生命。“在中坪社區,只要能為居民帶來利益的事情,宋支書都是義無反顧沖在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她的做事精神深受群眾好評,經常有群眾給她送錦旗表示感謝。”曹坪鎮一名工作人員評價道。
但得千家萬戶笑,俯首甘為孺子牛。19年來,宋清潔始終保持著一種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一股敢想敢干、開拓進取的闖勁,一份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韌勁,深深地扎根于基層、服務于百姓。她曾被評為“商洛市優秀村級黨支部書記”“商洛好人”“柞水縣優秀社區黨支部書記”等。“這些年我越來越感受到群眾的信任,我更要擔好肩上的擔子,用實際行動讓群眾感受到溫暖,用擔當和作為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宋清潔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