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孫遠飛
“這是我們2022年釀造的高粱酒、這是玉米酒……”6月28日,記者走進柞水縣鳳凰古鎮博盛榮酒坊,擺滿酒缸的過道里,酒坊負責人姜孝林正在向從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來酒坊考察的考察團介紹酒坊釀造的各類原漿酒。
作為非遺傳承人,姜孝林匠心傳承祖上的古法釀酒技藝,并不斷與時俱進、創新提升酒的品質,讓“百年老字號”實現“名利雙收”。
匠心傳承古法釀造
“我是博盛榮酒坊第五代古法釀酒技藝傳承人,我們祖輩自清代中期就經營釀酒業,祖上由山西輾轉遷徙多地,最后定居到鳳凰古鎮,并將傳統的古法釀酒技藝帶到這里。”一番忙碌后,隨著空氣中飄來的淡淡酒香,姜孝林緩緩地說起博盛榮酒坊的傳承之路。
據姜孝林介紹,其祖輩開設的博盛榮燒鍋坊已有300多年歷史。19世紀末,姜孝林的曾祖父在山陽縣板巖鎮經營博盛榮燒鍋;1927年,爺爺姜典和搬遷至柞水縣鳳凰古鎮繼續經營燒鍋坊;1983年,姜孝林走出校門后,便跟隨祖父學習古法釀酒技藝;2004年,鳳凰古鎮旅游景點興起,姜孝林便傳承祖業,重新經營博盛榮燒鍋坊,并將博盛榮燒鍋更名為博盛榮酒坊。
姜孝林傳承酒坊后,堅持延續古法釀酒工藝:純糧釀造、傳統大曲、手工操作、地缸發酵、看花擇酒、分級儲存、洞藏陳化。精選谷糧,利用大秦嶺腹地得天獨厚的優質水源,釀造純糧固態大曲酒,后期不添加其他成分,保持傳統釀造原漿酒的特色,酒坊釀造出的酒體清香純正、醇厚綿軟、甘潤柔和、余味爽凈。
創新技藝提升品質
在傳承古法釀酒技藝的同時,姜孝林熱衷鉆研學習,深知古法技藝需要用現代科學知識去完善和優化,他積極參加各種白酒行業的培訓學習,先后考取了專業釀酒師和酒體設計師資格證書。在制曲和發酵的流程中嚴格按古法工藝釀造白酒,在蒸餾環節又運用新工藝進行蒸餾取酒,解決了傳統木甑蒸餾工藝的密封不嚴、熱能不足、酒醅塌鍋、上氣不穩、出酒過熱的問題。傳統的取酒工藝會造成溜酒過程中,頭酒中的有害物質和雜質成分沒有分離、香型物質提取不充分、尾酒中的高級醇含量過高,造成酒體異雜味復雜、酒體各指標不均衡、香味不協調的弊端,古法釀造工藝加上新知識的融合,博盛榮酒坊釀造的酒品質得到了很大提升。
僅僅釀出好酒還不夠,儲存陳化更是釀酒工藝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為了延續釀酒傳統工藝的精華,完善原漿酒陳化的工藝流程,提升原漿酒及基酒品質,姜孝林得到國家地質公園柞水溶洞的支持,在溶洞群設藏酒洞一處。天然藏酒洞內具備常年恒溫、恒濕、通風的儲酒條件,長期儲存原酒,洞內生成了豐富的微生物菌群,原酒在洞內存放數年,酒體不斷產生更多的香型物質。
“用陶缸長年洞藏的酒體更加細膩、香型豐盈而醇厚。”在藏酒洞內,姜孝林如數家珍似的介紹起來,“你看這些是我們酒坊自己存放的,這些是客戶購買后我們代存的,我們這里存的最老的酒有10多年了。”目前,藏洞藏酒50多噸,有藏酒洞天然條件的加持,酒坊藏酒的品質獲得廣大消費者好評。
傳統釀酒從制曲—選糧—蒸煮—發酵—蒸餾—儲存(洞藏)—組合到成品的整個流程,姜孝林完整地進行了古法傳承和創新優化的融合。姜孝林深知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旗下擁有中國著名品牌“鳳凰古鎮”、陜西省著名商標“牛背梁”等七大系列、40多種類別的商標注冊和保護,現在利用這兩大商標運營白酒產業,使得博盛榮酒坊釀造的酒在當地和各旅游特色產品市場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品牌價值。博盛榮酒坊是柞水縣的行業代表之一,被評為柞水縣非遺就業工坊;博盛榮酒坊傳承的古法釀酒工藝于2020年列入商洛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博盛榮酒坊獲得“中華老字號”稱號,并于2023年獲得了陜西省第三批非遺工坊的殊榮;2022年,姜孝林被認定為非遺傳承人。
老字號“名利雙收”
“社會和廣大消費者對我們酒坊品質的認可,更讓我堅定了做好傳統古法釀酒的傳承者和釀酒文化傳導者的信心。”姜孝林介紹,他分別于2018年12月和2023年元旦先后兩次成功舉辦了兩屆“陜南酒文化演繹暨拳藝擂臺賽”,通過媒體宣傳引起很好的反響,每屆的關注流量多達1000萬人次以上,很好地宣傳了當地的釀酒文化和民俗文化。
在姜孝林的帶領下,博盛榮酒坊已發展成集酒文化傳承、古法釀酒、電商銷售、帶動就業等于一體的專業化古法釀酒作坊,也為柞水縣乃至陜南區域的特色旅游產業發展增添了一張亮麗名片。姜孝林說:“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我很樂意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藝傳授給大家,讓更多人了解古法釀造。”
博盛榮酒坊發揮省級非遺工坊和現有3名古法釀酒專業技師的優勢,建立健全“傳幫帶”機制,提供“一站式”技藝傳承、團隊管理和聯系培養的服務體系,匯聚了古鎮古法釀酒專業人才力量。目前,酒坊所帶傳承人員數量已擴充至13人,帶動了縣域內37位釀酒者不定期交流,助力釀酒工藝普及和技藝提升,博盛榮酒坊的古法傳統釀酒技藝和酒文化也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
通過“線上酒坊商城+線下體驗門店”的經營模式,博盛榮酒坊生產的系列原漿洞藏酒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年產酒30多噸,帶動鳳凰古鎮周邊村100多戶群眾加入釀酒產業鏈,以古法釀酒穩定增收致富。博盛榮酒坊帶動周邊及上下游群眾30多人就業,每年有大量的酒糟供給養殖戶,帶動了周邊10多個村的養殖業發展。
談到未來發展,姜孝林信心滿滿。他說:“我做酒,一方面是有家族基因在,從小耳濡目染,堅守古法釀造是我做酒的初心;另一方面是我熱愛做酒,我喜歡去研究,敢于去接受新工藝。”姜孝林表示將始終堅持傳承古法釀酒工藝,運用好博盛榮酒坊“中華老字號”的帶動作用,利用好“牛背梁”和“鳳凰古鎮”的兩大自主品牌優勢,推動非遺文化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促進農民就業、創收致富,為振興地方經濟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