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肖 云)“這次的培訓十分接地氣,有食用菌種植方面的技術,比如怎樣給菌包刺孔,怎樣管理避免燒包,木耳長多大時可以采摘,還講了短視頻拍攝技巧,比如怎么運鏡,怎么做字幕以及音效搭配等,讓我們大開眼界,學到不少新技能。”11月4日,在柞水縣第8期耳農培訓班結課儀式上,學員任小玲向縣人社局干部及縣前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老師表達了衷心的感謝。
任小玲是營盤鎮豐河村人,今年5月,在村上的支持下,她租了近5畝地發展地栽木耳,由于是新手,種植過程難免遇到一些困惑,而這次為期10天的耳農培訓課讓她豁然開朗,收獲滿滿。
和任小玲一樣從培訓中獲益的耳農不在少數,據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吳春巧介紹,他們從今年9月開始,聯合前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對全縣8個鎮(街道)600多名耳農、致富帶頭人、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開展實用技術、管理運營及財務培訓,共培訓10期,每期10天,目前,最后兩期培訓正在進行中。
培訓采取集中教學與送教下鄉相結合的模式,針對木耳產業從業人員,主要培訓木耳種植、管理、生產、銷售以及電子商務和創業知識。針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和農村致富帶頭人,主要培訓木耳產業經營管理、木耳產品營銷,以及農業農村政策法規、文化素養等課程,重點強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裝備的推廣應用。
耳農培訓班的開辦,培育了一批專業知識全面、技能素質過硬的耳農隊伍,全力打造“柞水耳農”這一省級勞務品牌,推動柞水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