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田 楠
2024年,柞水縣創新應用“網格化”理念和大數據技術,打造全縣環境監管“一張網”,以“小網格”推動環保治理“大格局”,進一步提升了環境監管精細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全縣環境監管效能。
拓展服務觸角 推行“精細化”執法管理
“這兩天是污染天氣橙色預警,要做好個人健康防護。”“餐館的后廚一定要開啟油煙凈化器,注意保護環境。”1月8日,柞水縣總量和污染防治股的環境監管網格員趙燕,一早就來到迎春社區臨街商戶開啟了一天的日常巡查工作。
“冬天是我們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時期,我也想用實際行動為打贏、打好柞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出一份力。”趙燕說。
臨近春節,為全力保障節日期間環境安全,柞水縣各級環境監管網格員堅持日夜巡查,實地走訪入戶,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服務群、電子屏等媒介,深入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呼吁市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用“小網格”筑牢環保“大格局”。
依托數智監管 實施“信息化”指揮調度
每天出門前,先看一下監控大屏上的“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已經成為柞水縣一線環境監管網格員的一個習慣。
2024年,柞水縣率先在全市建成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項目,對途經211國道車輛尾氣進行實時監測和超標抓拍,依托這個智慧化監管平臺,柞水縣實現了網格化環境監管精準化、智慧化,為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大數據”保障。
“近年來,我們實施了執法能力提升項目,針對36家重點監管企業采購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實時觀測和記錄重點監控污染源防治情況,使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有了‘千里眼’‘順風耳’,助力縣域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柞水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汪剛說。
完善制度體系 提供“智慧化”環境監管
建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將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納入環境監管網格,實行上下協調、部門聯動、協同共治的環境監管工作機制。
在此之前,柞水縣已配套制定《柞水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巡查管護工作制度》《柞水縣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應急預案》《柞水縣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風險源名錄》,安裝了3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前段攝像頭,配備了1套智能化視頻監控系統,覆蓋13個鎮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實現了現場巡查監管與視頻系統智能化遠程監管相結合,切實守牢群眾飲水安全底線。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柞水縣優良天數達到360天,這其中也有我們的一份力,這讓我覺得很自豪。”市生態環境局柞水縣分局總量和污染防治股股長郭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