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 云
開欄語:在國家東西部協作的戰略布局下,南京和商洛對口協作歷經33年,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及教育醫療幫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期間,來自南京的一群人,帶著知識與技能,懷著熱忱與愛心,在商洛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教育幫扶,點亮山區孩子的希望之燈;醫療援助,守護商洛百姓的健康防線;農技支持,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即日起,本報開設專欄,將聚焦來自南京的這一群人,講述他們的動人故事,展現他們的風采,感受他們深沉而偉大的幫扶之情。
“大家閉上眼睛,輕輕觸摸細沙,回憶一下童年最開心的場景……”
“現在,你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有沒有什么祝福想送給未來的自己呢?”
3月6日,張文芳在山陽中學為10位女教師代表作了一次特別的沙盤團體心理輔導。
現場,大家跟隨張文芳的引導,在沙盤里擺放沙具,分享感受,每一個人都全心投入、全然放松。活動結束,她們紛紛表示,少了許多焦慮,體驗到了久違的平靜和喜悅。
2023年8月,張文芳主動向上級申請,離開南京來到山陽中學支教,成為蘇陜協作“組團式”幫扶的一分子。
張文芳是一名有著23年心育工作經驗的心理專家,初到山陽,她發現心理健康教育在這里相對薄弱,“整個縣專職心理老師稀缺,大多是學科老師兼職,并且很多人對心理健康沒有足夠的關注,在認知上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心里的抑郁、焦慮情緒,不能和別人說,說了會覺得沒面子、很丟人,這讓我感覺幫扶的路并不容易。”
張文芳決定通過國旗下宣講、心育櫥窗、心理專題講座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一對一個別輔導、心理團輔、心育節等活動,增進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和了解;通過師徒結對培養山陽中學專職心理老師,讓心理健康教育在山陽落地生根、持續發展。
學生對這個來自南京的女老師和她提出的心育理念充滿好奇。“最初幾個孩子先是跑過來玩一下,和他們交談時,說到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遇到一些困擾,是很正常的。如果愿意的話,可以跟我說說,我這里是一個樹洞。”張文芳說。
逐漸有學生找到張文芳,跟她傾訴自己的煩惱,也有學生只是一直哭,什么也不說,張文芳總有各種辦法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愿意把心里話講出來,她會微笑著說:“哭了一會兒,有沒有覺得好受些?”或是“你看眼淚把口罩都打濕了,要老師幫你換個口罩嗎?”
隨著了解的深入,張文芳發現不少家長只聚焦孩子的學習而忽視其情感的需要,“孩子心情不好,是沒辦法學習的,這時就需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讓孩子將內心積攢的不良情緒通過合適的方式紓解出去。”
“尊重、傾聽、接納、理解,和學生一起探索情緒背后的愿望,是什么樣的需求引發了這樣的情緒,要看到這個,才能找到癥結。”張文芳說。
有一次,學生小濤(化名)找到她,向她訴說了積壓許久的心事。原來,小濤的媽媽在外地打工,他和爸爸在老家生活,當小濤在人際關系上遇到難題,就想打電話跟媽媽傾訴一下,誰知媽媽不等他說完就打斷他,讓他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要胡思亂想。小濤的爸爸對他很好,但并不懂孩子的內心,這讓小濤感覺很孤獨,對學習也提不起勁。“我先是傾聽、共情,然后試著和他一起看看能否換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嘗試體會媽媽在外打工的辛苦,也許對媽媽而言,自己生存的壓力遠大于精神的需求,媽媽督促他學習是希望他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不要像媽媽一樣吃苦,這背后其實是媽媽對他深深的愛。”
“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家庭養育環境也很重要。”張文芳說,在征求了小濤的同意后,她又約小濤的父親進行了一次長談,父親并不知道兒子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通過溝通,他很受觸動,數度哽咽,對張文芳說:“你是第一個讓我落淚的老師,句句話說到了我的心坎上,能理解我,也讓我理解了兒子。”五六次交談后,籠罩在小濤心頭的陰霾消散了,他卸下心理包袱,全心投入學習中。
“高三學習壓力大考試多,成績起起伏伏,有的孩子覺得考大學渺茫,十分苦悶,甚至晚上睡不著覺,如果再加上一些人際關系的困擾,就會影響學習,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發展下去勢必害怕上學,不想上學。”張文芳說。
為了給學生減壓,張文芳也會作鼓圈團體音樂輔導,“每個學生拿一個樂器,搖鈴、鼓、三角鐵或者別的,和著不同引領者的節奏,想跳舞也可以跳舞,非常放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愿意主動分享感受,我也適時給一些鼓勵、支持。”她說,孩子們往往由開始的緊張不安到最后全身心放松,他們的感受是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而并非說教。
久而久之,張文芳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時,我在街上偶遇他們,他們會十分熱情地跑過來擁抱我,在異鄉的街頭,這讓我倍感溫暖。”
2024年5月21日,山陽中學心靈驛站及蘇陜協作文芳心理工作室正式揭牌。通過這個工作室,張文芳將專業的心理知識惠及更多的人,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實現心靈的成長與蛻變。她還多次走出校園,在山陽縣委機關、城關街辦、信訪局、殘聯、人民醫院等單位開展心理減壓和關懷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在這個秦嶺深處的小縣城,正如點點星火以燎原之勢蔓延。
“我申請了一個公眾號——心潤和陽,‘和’音同‘合’,意指南京六合區,陽是山陽,就是希望回到南京后,依然可以通過公眾號向山陽的師生、家長分享心理知識,或許一段不經意的話,就可能讓他們獲得滋養,打開心結,走出迷茫。”張文芳說,雖然支教即將結束,但她希望把愛和溫暖長久地留在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