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溫 霜
孩子們在云蒙茶山進行研學活動
三月芳菲浸染春光。走進柞水縣杏坪鎮,高山茶園披輕紗繚繞,春耳入棚長勢正好,油菜花海翻涌金色波濤,農家庭院炊煙裊裊……這幅躍動著產業脈搏的田園長卷,正勾勒出特色農業強鎮的嶄新圖景。
近年來,杏坪鎮緊扣“農”字謀篇布局,以三產融合之筆描繪鄉村振興藍圖。通過做強產業、做優環境、做實基礎,從“單點突破”到“全域煥新”,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的“金字招牌”與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新名片交相輝映,在秦嶺深處綻放出獨具韻味的農業之光。
產業強基 彰顯農業特色
在杏坪鎮黨臺村木耳基地,黑色大棚列陣如龍。村黨支部書記王大地撫過新掛的木耳菌袋:“洪水沖不垮致富路!‘7·19’水毀后,我們加緊修復大棚,全村54個木耳大棚涅槃重生,80.62萬袋木耳入棚新生,18戶鄉親積極參與種植,今年菌包質量好,產量一定能提上去。”目前,杏坪鎮共有木耳種植專業村7個、種植基地8個,263個木耳大棚投入使用。
“近幾年,我們村借助蘇陜協作東風,不斷探索突破,發展產業集群,建成標準化木耳大棚22個,錯季種植木耳滑子菇,建設木耳休閑食品加工廠1座、茶葉加工廠1570平方米,今年還引進了藍莓、車厘子等新品種,實現了山上有茶園、山間有民宿、山下有基地、村里有工廠,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中臺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志靈介紹。
近年來,杏坪鎮緊扣鄉村振興戰略,深度挖掘農業優勢資源,延伸拓展“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構建“千千萬萬”產業格局——千畝茶園吐翠飄香、千畝烤煙連片成廊,萬袋木耳規模化、萬頭黑豬集群化,累計發展木耳3150萬袋、高山茶園3690畝、烤煙2300余畝。同時,杏坪鎮在產業鏈上謀增值,新建農副產品加工廠3個、冷庫1座,精細生產木耳深加工、手撕臘肉等小包裝農特產品,“終南皓月”“山間劉”“香臘坊”“范老舅”等杏坪特色產業品牌推陳出新,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1300余戶農戶嵌入產業鏈,戶均增收逾2000元,杏坪社區等5個村(社區)年收入突破50萬元,聯農帶農效益持續釋放。
從田間到車間,從山貨到潮品,杏坪鎮以“種養塑特色,加工鑄精品”的生動實踐,讓傳統農業煥發現代生機,實現資源活起來、農民富起來。
生態煥顏 擦亮綠美底色
“今年少雨,我們管護得細,云蒙茶山的金萱、白茶長勢正好,周末學生研學,假期游客來玩,這里提供采摘體驗、餐飲住宿一條龍服務,清明節迎來第一波旅游觀光‘小高峰’。”云蒙山茶廠負責人范培勇一邊炒茶一邊說著。周末的云蒙茶山化身立體課堂,研學少年體驗著采茶、炒茶工藝;西安來的游客架起長焦鏡頭,捕捉云蒙山的春光;山間的民宿小院飄起熗鍋香,臘肉炒茶尖等特色餐食讓游客品味“舌尖上的春天”。范培勇望向絡繹不絕的盤山公路說:“以前的‘荒山’成了現在的‘金山’,過去賣茶葉,現在賣風景!”云蒙山這片綠意正在續寫“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新傳奇。
“這山間的油菜花開得真是別致,田間小路直通花海,讓人心情舒暢,真是太美了。”清明時節,驅車駛入杏坪鎮嚴坪村,層層疊疊的金黃色花浪間,舉著自拍桿的游客潘女士驚喜地發現,現在的鄉道如此干凈整潔,早已沒有記憶中的塵土飛揚。這片百畝油菜花海,不僅鋪展出“金色杏坪”的生態名片,更見證著美麗鄉村的蝶變新生。花田深處,曾經雜亂的柴草悄然不見,沿線319戶農家的旱廁悄然變身成白墻青瓦的衛生廁所。“現在城里親戚來做客,再不用捂著鼻子找廁所了。”正在花田除草的村民王為彬擦拭著汗珠笑著說。
環境之變催生發展之機。近年來,杏坪鎮深學活用“千萬工程”經驗,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圍繞鎮域“一山一溝、一圈一帶”布局,推進建設云蒙山系茶旅融合示范圈和牛槽溝農旅融合示范帶,建成特色民宿6處,因地制宜建設“小菜園”“口袋公園”等生態綠地20余個,改(新)建衛生廁所2100余座,堅持開展周二、周五清潔行動,建設五美庭院600余個,持續鞏固“一村一品”,帶動“一處一景”。
信步游園論茶藝,觀云賞月踏星辰。如今,荒山“披綠”,空地“潑墨”,杏坪鎮容鎮貌從“一片美”逐步轉向“全域美”,美麗環境正發展為美麗經濟,特色農業強鎮正向農文旅小鎮逐步轉變。
治理鑄魂 提升文明成色
“我們每周都召開院落會,聽民聲、解民憂,這已經是我們柴莊社區的‘治理生物鐘’,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能縮短心與心的距離。”社區黨支部書記康先齊指著正在布置的院落會現場說。二十幾個小板凳圍成同心圓,老百姓紛紛發聲,村“兩委”干部及時認領“急難愁盼清單”。這種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的院落會機制,在柴莊社區已形成收集、研判、解決、反饋的治理閉環。翻開2024年院落會臺賬,社區全年召開院落會56場,解決民生問題79件,納入“一年十件實事”3件。
近年來,杏坪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廣“三分三理”工作法,構建“浦江經驗”和“楓橋經驗”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杏坪模式,充分發揮315個“小網格”作用,年度接待來訪群眾261人次,落實“為民辦實事”189件,社情民意快速應答,矛盾糾紛源頭排查、就地化解。此外,通過規范村規民約,提倡移風易俗,定期開展“庭院小課堂”志愿服務,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209戶,以黨風帶民風,文明鄉風蔚然成風。
“現在杏坪每個村都有當家產業,家家有致富門路,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未來,還要讓村村有工廠、戶戶有產業、人人有奔頭!”杏坪鎮黨委書記阮鵬說。山風拂過層層疊疊的產業基地,機器聲、炒茶聲、歡笑聲此起彼伏,杏坪這片熱土上,正繪就一幅產業旺、環境美、治理優的振興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