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張 旗)近年來,柞水縣小嶺鎮黃金移民小區不斷學習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聚力黨建引領、服務融合、就業發展,以治理之“治”賦能民生之“質”,探索出了一條易地移民搬遷社區治理服務新路徑。
黃金移民小區創新“紅色網格”模式,將16棟樓宇劃分為14個網格,選聘網格員14名,組建“黨員+志愿者+居民代表”聯動隊伍,推行“十戶聯保”責任制。通過“黨員包樓棟”和“亮身份、踐承諾”行動,收集解決群眾訴求,設立“鄰里議事會”,每月召開民情懇談會,協商解決停車管理、公共綠化、環境衛生等民生問題。
黃金移民小區不斷完善便民服務室、老年活動室、鄉村圖書室、就業驛站等功能空間,推行“一站式”服務,實現醫保、養老等民生事項“一窗通辦”,為留守老人提供幫代辦服務;劃分“微菜園”198塊,鼓勵搬遷群眾自主耕種;將居民參與環境整治、防火巡查等活動納入積分管理制,每參加1次活動賦予1至3分,當積分累積到100分時,可憑積分卡在小區黨支部便民服務中心兌換相應生活用品,既解決了搬遷群眾“菜籃子”需求,又激發了群眾實行自治活力。
黃金移民小區精準建立就業管理臺賬,健全動態更新的崗位儲備機制,創新探索群眾按需“點菜”、小區照單“配菜”、黨員精心“做菜”的培訓模式,開展技能培訓14次367人,著力提升創業就業硬實力。以社區工廠就業一批、周邊工礦產業園就業一批、周邊木耳產業園就業一批、公益崗開發聘用就業一批、外出務工轉移就業一批“五個一批”模式著力解決687名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每戶均有1名穩定就業人員的目標,真正讓群眾“錢袋子”鼓起來,日子富起來,讓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感“就地升溫”。
通過開展黨建引領聚合力、智慧賦能提效率、服務創新暖民心、環境共治美家園系列活動,黃金移民小區“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治理格局已經形成,搬遷群眾在“微菜園”里收獲田園樂趣,在文化廣場上共享多彩生活,在智慧服務中感受便捷高效,實現了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