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快樂隨著德利斯(左)的突然到來又突然離去,這番經歷,就像是一個黑人版的《灰姑娘》,一個男人版的《風月俏佳人》,一個青年版的《為黛西小姐開車》。
本月最佳
《無法觸摸》Intouchables
出品:法國
導演:奧利維·那卡什 艾力克·托蘭達
主演:弗朗索瓦·克魯塞
評分:8.0
在2011年的法國影壇,如果說還有誰能全面壓住《藝術家》的風頭,那就是《無法觸摸》。這部之前并不被人看好的老套喜劇,創造了近兩千萬人次的票房奇跡,愷撒獎提名數都名列前茅,還奪得了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全法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去電影院,只為看看片中的黑人小伙兒和殘疾富豪的友誼,正是電影中的某情某景,笑中帶淚,“觸摸”到了他們心中最柔軟的部位。
挑戰《歡迎來到北方》的“法國本土片票房第一”的地位,《無法觸摸》也無異于為低迷的法國經濟中注入一抹亮色。從形式上分析,他們都采用了“雙人轉”的經典角色設置:兩個性格截然不同,又來自不同地域和階層的人物,由于文化背景和語境習慣,在一場偶遇中碰撞出火花,亦莊亦諧,從沖突走向理解,最后皆大歡喜?!稛o法觸摸》選擇了現實社會中的種族組合,白人殘疾富翁和黑人貧窮護工的情感,因為真誠的寬容,超越了在法國社會日顯裂紋的深層矛盾。改編自真人真事的《無法觸摸》,在法國引發了一場話題大探討,因為特定的時間背景和觀眾心態,兩位演員出色的表演,在冰冷的失業冬季和彷徨的大選前夕,撩起了整個社會所關心的話題,超越了一部電影的普遍價值。
影片中癱瘓的貴族富翁菲利普,剛從監獄里放出來的“郊區青年”德利斯,都是這個畸形社會的受害者。假如人生路線沒有交叉,或許他們都無法擁有健全的明天。情感上的循序漸進,鋪墊了整部影片波瀾不驚的情節,《無法觸摸》只是把書中的記憶片段用畫面表現出來。菲利普和德利斯的友情是主線,菲利普和筆友,德利斯和母親則是副線,共同構成了整部影片中的飽滿情緒。生活里的點滴反射出內心的真實波瀾,許多巧妙的雙關語,針砭時弊的玩笑,讓法國人忍俊不禁;而兩位好友在深夜的對話,德利斯遠望清潔工母親下班等,都成了觸動觀眾的“淚點”。片中許多場景具有明顯的反差,暖色調的富人豪宅,冷色調的郊區高樓,前后兩個浴室的迥異,就給人以喜劇的效果,但在笑聲背后是法國社會無法調和的深層矛盾。兩位導演為影片取名“無法觸摸”,也可理解成“無動于衷”,這其實是個反語,因為所有人都被“觸動”了,拉近了博愛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