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底,被認為已經失傳了80多年的中國老電影《盤絲洞》的拷貝,在挪威國家圖書館被發現了。彼時,記者曾經連線挪威國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Tina Anckarman,他講述了《盤絲洞》在挪威被發現的過程和膠片狀況。當時Tina表示挪威國家圖書館將對膠片進行物理修復,并準備將該片的數碼拷貝贈送中國。2014年4月15日,這部令電影研究者和資深影迷們“喜大普奔”的國寶級老電影,終于回歸中國。
失傳老電影《盤絲洞》國內首映
4月15日晚,中國電影資料館上映了一部特殊的影片。影片拍攝于1927年,由上海影戲公司攝制、但杜宇執導,當年放映時曾轟動一時,該片在國內已失傳多年,無任何拷貝或殘片。2013年,挪威國家圖書館偶然發現該片的拷貝,而且很可能是現存的唯一拷貝。2014年4月15日,挪威國家圖書館向中國電影資料館贈送了《盤絲洞》復制拷貝,并舉行了中挪《盤絲洞》研討會。
當晚,中國音樂學院的金野教授為這部87年前的電影進行了現場鋼琴配樂,包括演員六小齡童在內的將近600名觀眾第一時間目睹了這部失傳老電影的風采。影片如今看起來,仍然時尚、香艷,充滿實驗色彩和超前的想象力,而粗糙的造型風格和演員們幽默浮夸的表演,更為影片憑添了許多喜劇色彩。觀影現場,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引發一陣爆笑聲,尤其在蜘蛛精被孫悟空的三昧真火燒回原形時,屏幕上出現了“只為了情欲一念,卒至自焚終身”的大字,引來無數掌聲和笑聲!
87年后的觀眾普遍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奇葩佳作,而作為一部20世紀20年代就存在的超現實主義電影作品,更對中國電影史的研究工作有著巨大意義。而借《盤絲洞》回歸的春風,和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環境,電影資料館也順勢推出了近年來精心修復的一批老電影,包括《神女》、《小城之春》、《青春的腳步》、《關連長》,這些珍貴的老膠片,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一一放映。
廣電總局撥款2.8億搶救電影檔案
電影修復與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由于即便妥善保存,電影膠片在時間流逝的進程中也難免出現酸化、變形、卷曲、褪色等各種物理化學病癥,因此使用數字化技術對電影影像檔案進行拯救已經成為了新世紀以來各國地區電影資料館的共識。在我國,這項工作是從2007年開始的。是年,國家廣電總局決定在5年內撥付2.8億元人民幣用于電影檔案的搶救性修護工作中來,力度之大為全世界同行所矚目。內容主要包含兩個重要性的工程,電影檔案數字化轉換工程和電影數字修復工程。
從2009年精致修復的第一部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開始,中國電影資料館已經完成了一百余部經典電影的精制修復,比如《紅俠》、《神女》、《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我這一輩子》、《祝福》等等。這些影片除了滿足我們日常學術放映的需求,還會在每年10月27日“世界視聽遺產日”特別活動、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進行公開放映,并參加了多次海外華語經典影片影展,得到了觀眾和媒體的普遍肯定。(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