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對已漸成定式的春晚來說,馮小剛的挑戰和阻力將會是巨大的。李星文認為,春晚本身就一個必須具備文以載道功能的晚會,因此一定會影響到藝術上的個性;而春晚保守勢力則會是最大的阻力,畢竟這臺晚會辦了31年,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藝術方面的定式,這股強大氣場,或許不是馮小剛一己之力能夠突破的。
面對種種阻力,馮小剛是否會做出妥協?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認為,妥協是必然的,馮小剛和主流合作了那么多年,這方面相機而動的經驗其實相當充足。“衡量聰明人和笨人的最大區別就是,聰明人的妥協更睿智一些,笨人只會硬打硬撞。他在這方面肯定是個聰明人,不會比張藝謀差,他那些吐槽話聽聽就算了。”
而對2011年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著名相聲演員馬季之子馬東來說,他對馮小剛成為春晚總導演則有著巨大期待。對于馮小剛即將面對的審查關,他特別相信馮小剛的智慧,“我覺得馮導幽默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熱諷而不是冷嘲,他的諷刺是帶著溫度、帶著真誠的,他的諷刺手法應該能夠得到春晚的認可,大家不必顧慮,相信他,給予他足夠的信任就可以了。”
馮氏標簽“不見不散”
“將大的變成小的,將直白的變成含蓄的,將高調的變成溫情的,春晚一定會更有意思。 ”
電影導演辦晚會,在中國不算什么新鮮事。曾經張藝謀將奧運開幕式辦得全球璀璨,相信憑借馮小剛的功力,一臺春晚也不是什么太難的事。
但馮小剛會給春晚貼上怎樣“私人定制”的標簽?他的想法很簡單:一切都為博老百姓一笑,這也注定了馮氏幽默將成為2014年春晚的主旋律。李星文認為,與春晚喧騰宏大的固有形象不同,馮式賀歲片是民間的、草根的、機智的、低調的。如果馮小剛入主之后,春晚的創作思路和節目配比能夠發生變化,少一些高亢的臺詞,回歸簡單的快樂,給“郭德綱們”以更自由的表演空間,給“趙本山們”以更寬松的抖包袱環境,一定能增加它的親民性和吸引力。而且,馮式喜劇還有一宗特色:不著痕跡地彌散溫情色彩。一串狂歡橋段之后往往是一個溫馨的收尾,《甲方乙方》結尾的一句話:“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不知道溫暖了多少人的心懷。“將大的變成小的,將直白的變成含蓄的,將高調的變成溫情的,春晚一定會更有意思。”
另一個讓人期待的地方是,哪些重量級的人物將和馮氏春晚不見不散?在春晚發布會上,馮小剛拿出了他的馮氏伙伴們,其中包括重新出山的趙本山,他的好搭檔張國立,還有御用編劇馮驥才、劉恒等。除此之外,像王朔、葛優、范冰冰這些極少和春晚產生聯系的馮氏招牌,也成為觀眾們的期盼。宋丹丹、范偉、陳佩斯這些早已公開宣布退出春晚的經典面孔,也很有可能在馮導開門見山的號召力下,回歸春晚舞臺。另外,別忘了,馮小剛背后還有整個華誼支撐,華誼群星們或許要偷著樂了,馬年春晚會成為一場華誼聯歡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