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在一片驚喜與爭議聲中落幕。有口碑卻沒有觀眾緣的俄羅斯嚴肅文藝片《浮士德》以及在國際影壇上并沒有知名度的中國內地導演蔡尚君分別斬獲金獅獎和銀獅獎。而由世界級名導加“兩后一帝”豪華陣容保駕護航的奪獎熱門《殺戮》以及國際影星喬治?克魯尼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三月十五日》則最終顆粒無收。本屆威尼斯就用這樣的驚喜與爆冷向世人展示了鮮明的立場:拒絕明星效應,堅持電影精神。
事實上本屆金獅獎花落《浮士德》并沒有引起太大爭議,帶給外界更多的是驚喜。因為在歐洲文藝片和好萊塢影片的博弈中,沒能擁有太多觀眾的經典之作戰勝了極具票房號召力的商業熱片。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認為,國際影壇上從來都不缺少某部經典的文藝片,但可貴的是在巨大的商業浪潮下對嚴肅文藝片的堅持。
《浮士德》的導演索科洛夫是當世少數的幾個堅持嚴肅文藝片的創作者,詩意的影像、人物的深邃情感以及故事的哲學思考都讓他的作品始終難能擁有太多受眾。然而他的新片依舊不愿意迎合當下濃厚的商業氣息,一如既往延續他對傳統電影的堅持。本屆評審團將金獅獎送給他,是對電影傳統的致敬,也是對堅持電影精神影人的鼓勵。
相比《浮士德》的眾望所歸,中國內地導演蔡尚君憑借《人山人海》斬獲銀獅獎則遭遇不少噓聲。在國際影壇上名不見經傳的蔡尚君一舉擊敗大衛?柯南伯格、羅曼?波蘭斯基等大牌導演,許多人對此都表示詫異。更有人指出這部電影在品質上存在許多瑕疵,導演在敘事邏輯上含糊不清。
評審團主席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則解釋到:“我喜歡這個導演的手法。這只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希望這個獎能夠對他的未來有幫助。”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國際A類電影節很注重原創性導演,渴望能夠發現天才級的導演。對有潛力的新人導演加以鼓勵,可以向外界很好地證明電影除了票房還有其他更值得尊重的評判標準。(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