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美女上電視“談家丑”,80元編狗血劇情“逗你玩”,1000元
作為電視臺收視大戰的又一塊陣地,近年來情感訪談類節目已成“標配”,越玩越過火,兩性話題、婚外戀等話題成為收視法寶。因為越線違規,數檔情感節目先后被叫停整改。
除此之外,更有電視臺虛構劇情,找臨時演員灑狗血演出博眼球。華西都市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有些情感節目臨時演員酬勞從80元-120元每場不等,而編劇則是以1000元起跳,為的就是將情感節目全面娛樂化
電視臺:博收視
情感節目到處“灑狗血”
現在電視臺,普通老百姓已經開始唱主角,不管草根選秀或是相親。如東方衛視《幸福魔方》、天津衛視《愛情保衛戰》……作為異軍突起的節目形式,情感訪談節目也因情節感人,或是主人公故事夠戲劇沖突性,收視率相當不俗。
但這中間也發生過不少負面新聞。比如今年4月份,貴州衛視《人生》欄目因追求收視率,放大個人隱私和社會的陰暗面,缺乏同情心,被國家廣電總局要求永久性停播。另外今年6月,河北省石家莊電視臺第三頻道《情感密碼》欄目播出一期《我給兒子當孫子》的節目,片中的不孝子許峰,激怒了觀眾。節目播出后,人們開始對“許峰”展開了“人肉”,“許峰”卻主動找到媒體,爆出自己只是一家傳媒公司花錢雇的臨時演員,“演的一場戲”而已。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該節目工作人員還曾表示“情感類節目不是新聞類節目。如果當事人不愿意出演,是允許找演員扮演的。這在業內是通行的做法。”
面對收視率的壓力,諸如“婚姻外遇、騙財騙色、兩性話題”等重口味話題堂而皇之登上節目,甚至讓當事人直接在電視上對罵,甚至大打出手。而對于觀眾來講,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在宣導錯誤的價值觀,但也有觀眾認為“劇情”相當精彩,甚至成為娛樂談資。
編導:最費神
有故事的當事人不易選
許多人說“家丑不可外揚”,但在情感訪談節目中,當事人不僅需要在節目中大談自己的困惑,甚至還有現場嘉賓和網友一起參與討論。久而久之,不少觀眾都會質疑真的有這么多人愿意自曝隱私嗎?
對于這樣的質疑,《愛情保衛戰》制片人車先生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主要還是讓觀眾通過熱線來報名,另外就是編導們從身邊人發掘故事。”盡管節目當事人都是親自上節目講述,但在生活中許多人是不愿意當眾曝隱私的,“有的人報了名,但最終他選擇放棄不上節目,編導從身邊發掘更是多次被拒絕。打個比方,《愛情保衛戰》一期節目我們有10個備選人物做,最終被拒絕的起碼有一半。所以要做一期節目絕對不是輕松活。”
車先生苦笑著說:“確定好當事人后,就會有編導跟他們溝通,包括了解他們的故事。分別都要對男、女當事人進行訪問,回來再比對他們的答案。只要不真實,那么絕對會有對不上的地方,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即使再好的選題,我們都會放棄。”
如此嚴謹的還包括四川衛視《讓愛做主》,制片人郭先生也說:“編導前期會不斷跟他們通電話、采訪,甚至會跟他們相處好幾天。如果他的故事真實性拿不準,或是他的意圖不單純,我們絕對會立刻放棄。”
臨時演員:很緊俏
80元一次是行規
相比較而言,地方臺的情感節目因為不受上星播出的限制,更為大膽。
“其實上星的節目因為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調控措施,尺度和方向的把握都還不錯。但是很多未能上星的地方臺,他們的山寨手段和模仿措施是你很難想象的。”昨天,成都資深媒體人唐女士告訴記者,子嫌母丑、三角戀上臺決斗、畸形戀、鄰居吵架等“狗血”題材已經成為地方臺的主打。“如果原本事實確鑿,當事者很多還是不愿意上電視接受調解和曝光的。如果非要用真人來進行還原,作為日播節目這根本就做不到,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