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年度電影局通氣會在國家廣電總局召開。電影局局長童剛通報年度電影票房及電影產業發展情況。2012年我國電影總票房達到了170.73億元,但進口片票房份額占到52%,國產電影票房首次輸給了進口片。
這份報告歸納了2012年電影工作的六大成績,一是在過去的一年中,主流電影創作取得新成就;二是面臨進口分賬影片的沖擊下,國產電影市場中頻現黑馬;三是影院建設保持了高速發展;四是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目標全面實現;五是電影技術發展,科技創新進程加快;六是電影走出去工程穩步推進。同時,報告中也指出了中國電影產業中不可回避的一系列矛盾。
全年總票房破170億 比十年前增長18.5倍
201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了170.73億,同比增長30.18%,其中國產電影票房82.73億元,占全部票房總額的48.46%。童剛介紹說,2002年,我國電影總票房9.2億元,去年一年的總票房比十年前增長了18.5倍,年均增長33.9%。2012年,我國生產故事片745部,動畫電影33部,紀錄影片15部,科教影片74部,特種電影26部,各類電影總量達到了893部。
為迎接十八大的勝利召開,去年涌現出了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電影,如《忠誠與背叛》、《雨中的樹》、《生死羅布泊》等,以嶄新的觀察角度、體驗方式、表現形式提高藝術性,同時積極借鑒類型電影元素,引入高科技制作手段,探索主流影片的創作道路。
進口分賬片配額增加 國產電影頻現黑馬
去年也是挑戰嚴峻的一年,2012年2月18日,中國和美國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確定在每年20部進口分賬電影配額的基礎上再增加14部進口分賬的高新技術格式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也由此前的17.5%提高到25%,國產影片市場地位受到極大挑戰,壓力前所未有。上半年進口影片票房達到了52.67億元,其中12部影片票房過億,而國產影片票房只有28.05億元,票房過億的國產影片只有6部,市場份額僅為34.75%。
不過,2012年下半年卻出現了不少市場反響較好的國產片,《一九四二》、《十二生肖》、《搜索》、《人再囧途之泰囧》、《畫皮II》、《寒戰》、《聽風者》等電影均取得較高票房成績。尤其令人稱道的是,《人再囧途之泰囧》和《寒戰》等小成本影片類型定位精準,《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觀影熱潮,截至目前,以3600多萬的觀影人次超過《變形金剛3》和《阿凡達》,以近12億元的票房收入創造了國產電影新紀錄。
2012年國產影片在全年票房總額中占比超過48%,累計有21部國產電影票房過億,6部影片達到2億以上票房、3部影片達到7億以上票房,數量超過歷年。
影院建設高速發展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目標全面實現
童剛在報告中提到,2012年,我國新增銀幕3832塊,平均每天全國新增銀幕10.5塊,且全部為數字影廳,截止2012年底,全國銀幕數從2002年的1845塊增加到現有的13118塊,其中2K數字銀幕超過1.2萬塊,主流院線影院基本全面實現數字化放映。銀幕的增加伴隨著院線票房成績的提高,2012年我國共有25條院線年度票房超過億元。
與此同時,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也取得了不俗成績,“五個一工程”入選電影作品在全國農村地區得以廣泛展映、展播。截止年底,全國共有農村數字電影院線248條,放映隊5萬多支,全年共放映影片800萬場左右,觀影人次達到了15億。
電影新技術展示市場影響力 中國電影開拓海外市場
以3D、IMAX為代表的高薪技術格式電影展示出巨大的市場影響力,高薪技術格式電影放映的全面鋪開和國產3D、巨幕電影的制作水平突破,使得國產電影的新技術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去年全年共有12部國產3D電影登陸市場,《十二生肖》、《一九四二》等影片也嘗試通過IMAX、中國巨幕等技術手段提升觀影體驗。由電影科研所、中影集團等單位聯合集成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巨幕數字放映系統投入商業運營,打破了美國IMAX格式對巨幕電影市場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