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研究美國的文化的著作中,作者指出,這樣的分工不僅合乎理性,而且是一個長遠的經濟戰略。一般在這種家庭中,男人掙六位數的年薪,當妻子的出去工作掙那點錢,就顯得意義不大。況且,婦女在家,使男人免了后顧之憂,事業進展迅速,而且可以不受妻子工作地點的制約,哪里有高薪就去哪里。但更重要的是,目前美國中產階級下一代的教育競爭太激烈,即使一個受了良好教育的母親全職呆在家中,也得全力以赴地教子,不會感到閑得無聊。而這最終會保證他們的下一代在競爭中先聲奪人,回報遠遠大于付出。
在中國的上層階級,全職太太群體也正悄然興起,只是,大多數的全職太太還在為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未來的保障尋找方向。
受人尊重的職業
“全職太太”在中國成為一個社會職業的新名詞,也就是近幾年的事。然而在中國,全職太太并不是中產階級的產物,而是代表了兩個極端:由于經濟改革大潮而失去事業不得不回家的女性;由于太有錢而沒必要工作的富人們的妻子。
作為一個“特殊職業”的代名詞,在“全職太太”這一詞匯背后所體現出來的社會意義與價值并不全都是幸福與愜意、困惑與空虛,而應該是一種思考與努力,以使中國的全職太太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福利保障和法律支持。
在很多西方國家,全職太太首先是一項事業。作為一個受政府認可的職業,全職太太(Housewife)是個人填寫工作狀況時官方給出的選擇之一,就印在表格上面,沒人大驚小怪。可是,在中國,這項工作沒有得到政府和社會主流的認同。
其次,在很多發達國家,全職太太在經濟上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是非常量化的。美國著名的薪水網站Salary·com最近針對美國家庭主婦們進行了一項的正式調查顯示,家庭主婦的工作量如果比照一般受薪階級領薪水支票,每年可獲得的薪水平均數是131471元,其中還包括加班的工資。約有540萬名家庭主婦接受這次調查,當問及:每天在家中花最多時間所做的事情相較于社會上的一般工作,可以得到什么樣的職稱?回答是幼兒園老師、女管家、廂型車駕駛員、廚師、護士以及一般維修工。這就是一般全職太太所要做的工作。至于上班時間,家庭主婦要照顧家庭內的主要成員和至少兩名學齡兒童,她們每周平均工作100小時。
西方國家的全職太太是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并且屬于一個正式的職業范疇,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政府的社會保障機制。在很多西方國家,政府都給了全職太太穩定的政策和福利保障。在西歐國家和美國加拿大,如果是妻子不工作的家庭,政府會給妻子和孩子一定的補助,補助直接打到妻子的工資卡上。在加拿大,這個政策是具體的免稅和孩子的“day care”津貼、牛奶金等,一個孩子平均每個月可以拿到800加元左右,因此對于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全職太太們一年中見得到的工資就至少可達3—5萬加元。除了西方國家,很多發展中國家也規定:丈夫必須給自己的全職太太買養老金。
不僅是福利保障,國家的法律也會給予全職太太一定的支持。在很多國家,丈夫如果想離婚,而太太并沒過錯的話,法官會判決丈夫負擔前妻生活,一直到前妻找到工作或再次結婚為止。因此,男人在離婚前出于經濟因素也會三思而行。在加拿大,如果丈夫不幸去世,妻子每個月照樣能領到丈夫生前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工資,一直到去世,其子女在18歲前還能得到國家額外的補助,一直到18歲為止。有了這些保障,“全職太太”作為一種職業,自然有了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
上流社會的標志
由于有政府完善的福利政策和社會法律的保障與支持,在國外做一個全職太太不僅沒有后顧之憂,并且很快樂。她們敬業認真,把全職太太當成一種真正的職業,全職太太的社會價值和功能得以真正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