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已過,有著急的樹葉已經開始泛黃,這個多風多雨的夏季已經走到了盡頭。人們對去年“迎峰度夏”時“電荒、煤荒、油荒”的場景還記憶猶新,但正在過去的這個夏天,由于全國普遍頗豐的雨水和經濟下行的影響,煤炭經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低迷。
中新網能源頻道曾在2011年11月11日報道《煤荒油荒心慌:一個“車老板”的艱辛運煤路》,近日,記者回訪山東新汶的老李,雖然他賣了指望了半輩子的拉煤車,但今年看著堂弟和其他依靠煤炭生意過活的親戚們十天半個月不開工,他也焦心不已。
而“80后”礦務局員工小李,在“挖煤開始不賺錢”的日子里,也有了對煤炭生意、對環境影響有了更深的思考。
勒緊褲腰帶的一年
“院子里的拉煤車停了半個月了,之前那幾個月,最好的時候也就每星期拉一趟。”跟煤礦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老李說,他從來沒見過煤炭生意這么慘過。
老李在去年冬天把拉煤車賣給了堂弟,自己徹底告別了煤炭市場。堂弟還是把車停在老李家的院子里,雖然已經不是他自己的生意,但老李也總是看著沒活干的拉煤車嘆氣。
老李說,自從今年過完年,拉煤生意就一落千丈。
現在干得好的車隊,干一天歇一天,生意不好的車隊直接給司機放假了。“以前礦上多牛啊,我們得去礦口晝夜排隊‘搶’,現在,真實涼透了。”
大運輸隊開始給部分司機放假,而老李這樣養一兩臺車小打小鬧拉煤的車老板,只能在家等活找上門來。“去年還得去礦上半宿半夜地等煤,現在,那么多煤在那等著,也不見一個去打聽的。”
老李在礦務局工作的堂妹說,他們礦上,已經有將近10天1兩煤都沒賣出去了。這是她在礦上工作將近20年從來沒遇到過的事情。
今年煤炭在全國范圍內滯銷,價格一跌再跌。在買方市場中,新汶出產的原本“高貴”的煤變得性價比不那么高了。
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到,新汶礦產的煤比山西、內蒙古的煤質好些,價格也一直高于外省的。因為今年全國范圍內煤價走低,原本礦上的老主顧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盤。他們寧可不遠千里去山西和內蒙古拉煤,算上來回路費,也要比新汶礦上的煤炭便宜些。
老李的侄子小李在礦務局工作,雖在二線,但也算是個“正規軍”。小李今年之前每個月平均工資有4000多塊錢,這在山東內陸小縣城里,算是很高薪。但這大半年,李侄子的工資被“打回原形”,縮水至2000多。“領導開會時說,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讓同志們勒緊褲腰帶共同度過這個危機。”小李雖然不樂意,但也能夠理解。
一片礦和一座城
新汶是一座和煤礦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城市。和大慶等因石油而建起的新城不同,在現代化開采煤炭之前,新汶小城就已存在。
在小李還是孩子的時候,新汶人都不愿意去礦上工作。“20年前,我們當地人都很瞧不起礦上的人,覺得他們就是‘煤黑子’,只會出苦力,工作不體面還危險,只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才會去挖煤。所以,我小時候最大的志愿是長大了去商店當售貨員。”
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動力煤需求量日漸增大,煤礦的效益越來越好。開始修路、蓋房子、建醫院、鐵路和小學,漸漸的,新汶靠近礦務局的城區,成了絕對為煤礦服務的經濟體系。
餐館、商場、五金商店、修車店,這些幾乎都是專門為礦上提供服務的。新汶縣城的一大半都和煤礦都有難解難分的關聯。
而當小李2008年大學畢業時,想進礦務局工作,都要開始托關系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