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國家工商總局廣告司監督處副處長史新章
在銷售商品的過程中,會利用黨政軍機關的名義宣傳專供或者特供,有的是打著這個某某黨政軍國家機關的名義,有的則是利用某某省市人民政府接待專用等等,那么這些違法違規行為都屬于本次清理整頓重點打擊行為。依據我國《廣告法》的明文規定,在廣告宣傳中嚴禁出現利用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名義,那么在互聯網上利用黨政軍機關名義宣傳專供特供的行為是嚴重違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
【正文】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假冒的專供、特供產品,不僅違反了《廣告法》的有關規定,而且其誤導宣傳還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
【同期】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 劉俊海
同樣一個具有同樣功能的,兩個去生產不同的商品,消費者選擇的時候,對那些善良的一些消費者來說,他可能會相信專供商品或者特供商品,如果沒有得到國家機關的明確的授權,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因為他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另外也粗暴地踐踏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正文】
與此同時專家還提醒,消費者應該警惕這些產品背后的騙局,防止因為這些產品的質量問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同期】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 劉俊海
其實這些商品的廠家往往是缺乏自信,它的產品質量不高,所以才拿出一個專供特供的品牌來誤導消費者,但它這一誤導消費者知情權受侵害了,消費者就不真正的了解商品本身內在的質量如何,商品的原材料如何,商品的真正的工藝如何,還有產品有沒有缺陷,缺陷產生的危險如何去預防,一旦發生之后,如何去控制他對人身財產的損害。
【演播室】
工商部門指出,市場上銷售的所謂“專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而這些產品之所以愿意在商標上標示“專供”和“特供”的字樣,就是為了通過這樣的不正當手段提高產品的價格、提升產品的銷量。專家也提醒,在專供、特供的背后,除了夸大宣傳的問題之外,還可能出現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因此,一方面執法部門正在加大對這類假冒專供、特供產品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應該認清這些所謂專供、特供產品的真面目,謹防上當受騙。好,感謝收看《每周質量報告》,下周同一時間再見。(央視《每周質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