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挑選剛采摘的鮮香菇
花卉基地里,一村民正在對花卉進行管理
本網訊 (記者 馬澤平 通訊員 凌娜)為助推一村一品健康發展,柞水大力發揮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的散光、散熱功能,大力扶持匯生源、金臺、街垣等產業園里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村級農村信息服務站104個,建成農產品批發零售集貿市場12個,發展流通中介組織90個,完成農產品產地認定21個、產品認證31個,柞水木耳、柞水核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匯生源”、“老作坊”、“商洛山”等9個農產品品牌已享譽全省。在柞水,金米村、馬房灣村、東甘溝村等60多個村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正發展的火熱。
香菇留住了農民工
早春時節,乍暖還寒。柞水小嶺鎮金米村李正森的香菇大棚里溫暖如春:空氣里彌散著濕潤泥土的氣息,菌棒上冒出的香菇猶如亭亭玉立撐傘的少女充滿朝氣與活力。“我這起步慢,和我一樣不再出門打工,在自家門口發展致富的不少,像朱家灣的一家搞起了虹鱒魚水產養殖,馬房灣村的土雞,東甘溝村的農家樂等都很有名氣。一村一品讓村民致富都有門路了,戶戶都有發展項目了。”說起農民增收致富的情況,27歲的李正森開口就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前些年出門打工活兒不好找了,一年辛苦也掙不下幾個錢,自己和老人的生活緊緊巴巴的,更別說攢錢娶媳婦了,現在由于在家務農,情況就好轉多了。
李正森是鳳凰鎮鳳凰街村人,全家有6口人,家里有兩位老人還有已成家的哥嫂及侄女。以前,他們就在老家侍弄著2畝多地,每年種些小麥、玉米和其他雜糧,收入不是很好,經常都要外出打工來補貼一家開支。近兩年,他們借助一村一品政策,到金米村租了50多畝地種起了香菇,引進了9608和秦南一號優良品種,年產香菇10多萬斤,主要銷往西安,供不應求,每年僅種植一項就收入10萬多元。
“咱如今的幸福日子就像地里冒出的蘑菇,天天往上長!”說起今天的生產生活,李正森滿臉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土雞引來了八方客
在蔡玉窯鎮馬房灣村2組,記者正遇到前來買土雞和雞蛋的鎮安客戶。“我到這村買土雞和雞蛋幾次了。西安人一看這樣的土雞,15元一斤不搞價殺好就拿走了。”他指著車上的幾筐雞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全國各地速成雞事件發生,農家土養雞格外吃香。
鄒定偉是村上最早養土雞的,因為在外打工時,在雞場呆過,所以他對規模養雞有一套自己的技術,他向記者講起了曾創辦了蛋雞場的辛酸。由于單打獨干,沒有影響力,幾年前他的雞蛋滯銷,每天8000只雞的飼料都成問題,后來就活埋那些蛋雞。妻子幫他一邊埋雞一邊哭著說以后再也不養雞了,他是眼淚直往心里流。最近,縣上、鎮上、村上都很支持養雞事業,還把土雞養殖作為一村一品主導產業,成立了養雞合作社。自己就偷偷地買了雞苗,妻子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他通過合作社貸款20多萬辦起了養雞場,現在他的養雞場存欄雞1.3萬只,月底將出售第二批雞蛋,一年輕松收入10萬元。“銷路不用愁,我們的雞蛋接近農家散養雞下的蛋。”鄒定偉說,他的雞蛋供應西安、咸陽、鎮安等附近城市大超市,以及縣城200多家商戶,天天都有訂貨的,只怕沒有東西賣,村上的雞、雞蛋銷路都不愁。
馬房灣村村主任鄒定鴻自豪地說:“雖然咱村以前是鎮上有名的貧困村,村民主要靠外出務工掙錢養家糊口,但是有了這個養雞合作社后,很多村民就在政府的扶持下搞起了土雞養殖業。現在咱村390戶農民,有290戶從事土雞養殖和配套服務,去年人均養雞純收入達到1578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
鮮花幸福了新農村
去年國慶節期間,柞水縣迎春廣場、街道兩旁鮮花盛開,五顏六色的鮮花和波浪、月牙等造型,將整個山城裝扮得繽紛多彩,格外迷人。當聽這些花都來自石甕鎮四新村,很多市民不禁驚喜地說:“咱縣上也有自己的鮮花了。”
這些盆栽花都是出自梅顯鵬之手。在四新村記者見到了梅顯鵬,年僅28的他顯得格外精神。“現在是淡季,花卉少,但是還有很多苗木。”他說,花卉這一塊在柞水是空白,很早以前他就瞅準了這個市場,并在外地學了兩年,掌握技術后,他回到家鄉辦起了花卉養植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在石甕鎮四新村一組的尚家溝,租了50畝地,建起了鍍金鋼管大棚,40畝用于種樹苗,10畝種花。
雖然只培育了10畝花卉,但是萬壽菊、雞冠花、一串花、海棠花、牽牛花等常用草花品種齊全,梅顯鵬說每年國慶期間都給縣上供花,其他地方有訂花的,但他的主要是保證本地市場。他的苗木基地主要有四季青、紅葉李、棉柏、紅桿柳等幾個品種,都是觀賞性苗木,用于城市綠化美化,銷路很好,主要銷往西安、寶雞等地。
“每年租地給錢,另外我在花卉基地上班,每月還有2000多元的工資,吃住在家里,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天天和花草打交道,環境也比在外打工好多了。”汪遠山說。去年,梅顯鵬的花卉基地搬到村上后,他將自己的7畝地租給了基地,自己也從廣州回來,在基地上起了班,僅此一項一年能收入3萬多元。
四新村村支書劉翠文告訴記者,現在村上有40多人在花卉基地務工,常年務工的5人。農民的收入普遍增加,更多的外出勞動力現在都回家就業,實現了在家掙錢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