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一年有6次考試,也就是說,中國的高中生一年最多可以參加6次,最少要參加兩次。
如果從北方城市飛一次香港,單人雙程機票2000多元,即便一個家長陪同,一次考試僅機票就要花費約5000元。每逢SAT考試前夕,香港考點附近酒店的價格普漲40%左右,住一夜要花1200元人民幣左右。再加上吃飯等花費,一次考試花2萬元人民幣很普遍。
此外,目前SAT課程“一對一”培訓的價格是在600元/課時至800元/課時,考生如果想沖擊SAT2200分(申請美國名校的基本分數線)以上的成績,往往會選擇培訓80至100個課時,培訓費6萬元以上。即使選擇較為便宜的小班授課,也要2萬元左右。
其次則是中介費和由此衍生的服務費。一般來說,留學中介的費用要至少3.5萬元以上,而申請學校費用則要根據申請學校的數量和具體學校另行計算,如果選擇中介的一條龍打包服務,還要再追加費用,比如出國后的接機、安排住宿等等。
如果一切順利,據記者估算,出國前一個學生就要花費大約20萬元人民幣。在美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一般在30萬元人民幣左右,4年就是120萬元。一個家庭要有百萬元以上“專項資金”才有底氣選擇去美國讀大學。
想進名校,很難很難
帶著支票、拿著中介量身定做的完美計劃,有了語言成績,就可以順利登陸常春藤名校了?答案是:很難很難。
已經在美國某大學讀大二的Simon提起自己在美國上大學的經歷感觸很深。當年他放棄了高考拿著雙錄取和社區大學的offer(錄取通知)到了美國。“到了美國一看,所謂社區大學,就相當于咱們國內的大專,學院規模小得可憐,一般只有1~3層樓的規模。理論上說,學生在那里待兩年,如果考試成績是AA等級的,可以轉學到本科大學,其實就是國內的專升本,但很難申請到名校,而且社區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學歷找工作沒有一點競爭力。中介所謂的‘曲線救國’,理論上可行,實際上真的很難。但由于已經花了很多錢,很多人還是選擇繼續讀社區大學。”Simon說。
記者調查發現,美國的社區大學超過1200所,擁有1000多萬名注冊學生。一個曾在美國社區大學讀過書的中國網友說,除了傳統的適齡學生外,社區大學的很多學生都是邊工作邊讀書的,60歲以上的大學生也很常見。
由于不甘心,Simon放棄了社區大學,和幾個同學一起轉到華盛頓的一個私立高中,打算從SAT考起,一定要向名校邁進。但是很快他就發現,跟中國最不同的是,SAT考試成績只是美國學生申請大學的敲門磚之一,要想被大學錄取還必須在高中時參加各種社會活動。Simon有個同學,SAT成績很好,但因為從不參與社會活動,也沒有做過義工,結果沒有一所重點大學錄取他。
至于美國的頂級名校,被錄取的難度更大。學習成績僅僅是考核的一部分指標,除學習優秀外,院校一般要求申請者在下述至少兩個方面“能力超凡”:音樂、藝術、社會服務、領導才能及體育運動。此外,申請者有無“高貴的靈魂,獨特的視角,孤傲的雄心”,也是考察的重點。
Simon告訴記者,和自己由同一家中介送去美國的6個孩子,只有兩個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后,順利地讀了普通大學,其他的,有的就在社區大學,有的干脆回國了。“我們到現在都花了家里幾十萬了,心里壓力其實很大的。即使讀了大學,也不簡單,課程壓力也很大,如果考試不及格,廢掉的例子很多,所以我現在才算走了一半。”Simon感慨地說。
美國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入哈佛、耶魯、康奈爾、哥大等14所名牌大學的中國學生退學率約為25%,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曾經的高分生。目前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的Alice告訴記者,與中國的教育體制不同,國外的大學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自己掌握時間和安排,而很多同學到了美國,連最起碼的coffee都不會買……在學校做不出論文、無法與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完成作業、不知道怎么做Presentation(報告),很難適應美國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