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寧
P2P網貸正迎來新一輪的行業大洗牌。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上線三年有余的老牌平臺中寶投資被“停業整頓”,進入4月份,號稱業內最大的P2P網貸平臺宜信公司8億元壞賬風波尚未平息,4月14日,P2P網貸平臺深圳錢海創投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平臺暫停一切運營”的公告,原因是“因經偵處調查錢海創投,部分工作人員被請走調查,部分賬戶被凍結”。對此,筆者認為,P2P網貸平臺的頻頻出事,不僅加劇了行業的重新洗牌,而且也拉響了監管的警報。
作為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P2P網貸自2013年以來,發展火爆,憑借著跨地域、低門檻、操作便捷等優勢,迅速滲入小貸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全國P2P網貸平臺已超過2000家。然而,在P2P網貸公司瘋狂生長的背后,卻是風險事件頻繁傳出。據統計,2013年,就有將近80家網貸平臺跑路或者倒閉,2014年至今又有近20家關門。
雖然一邊出現多家公司倒閉,但是另一邊卻是新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究其原因是當前P2P行業市場需求較為旺盛,毛利率較高。與此同時,在P2P網貸野蠻生長的同時,安全風險也正暴露出來。
2008年以來,全球共有1100多家P2P網貸平臺宣布破產倒閉,損失超過300億美元。這里面超過95%都是因為黑客攻擊引起系統癱瘓,數據被惡意修改洗劫一空,最終導致投資者瘋狂提現被迫關門。目前,國內99%的網貸平臺都存在技術漏洞,安全性脆弱,極易被黑客攻破,其系統安全性亟待升級和加強。
同時,網絡借貸公司其本質是“網絡+金融”,這就要求必須是有相當的金融背景,在控制風險的狀況下再透過網絡擴大自己的業務,而且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保證業務擴大的同時還能控制風險。由于一些網貸公司缺乏專業的金融人才,風險控制能力薄弱,無法把握和處理好平臺的收支和壞賬問題,最終只能倒閉。
此外,P2P網貸行業仍處于“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的“三無”狀態,制度和監管存在缺失。
2013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對于網貸行業規范和約束的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了互聯網金融,表明了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 4月8日,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P2P公司是否歸銀監會監管還沒有確定,相關事宜正在研究之中。至于對于P2P監管研究的進程,閻慶民表示“剛剛開始”。這也是銀監會首次對這一問題作出回應。
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加緊制定《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份意見作為“頂層設計”,將成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制度基礎。
筆者認為,經過倒閉潮后,P2P網貸正逐漸回歸理性,未來行業洗牌的速度將加快,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的即將出臺,P2P網貸也將逐漸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