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3月底各集團抓緊調研上報改革方案,目前的境況反而是“雷聲大、雨點小”——眾所期盼的“混合所有制”尚未發生,資產整合的力度和質量也參差不齊,市場之前被吊起的胃口顯然無法滿足?!捌鋵崣C構對于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十分看好,但最難的是尋找標的?!币晃唤咏鼨C構的人士向記者表示。
昨日,對于海博股份發布的重組方案,市場以全天股價封跌停作為“回應”。這種市場高預期與實際方案之間的“落差”,似乎并不僅僅體現在海博股份一家身上。事實上,在滬版國資國企改革20條發布之后,包括三愛富、飛樂音響、海博股份等一批公司先后停牌籌劃重大事項,但最終推出的方案卻低于市場預期,或只是中規中矩的募資,或注入資產質量不盡如人意,市場自然選擇了冷待之。
諸多方案不及預期
昨日,停牌近3個月的海博股份終于發布重組方案,公司擬置出出租車業務及不銹鋼器皿業務,在保留第三方冷鏈物流業務的同時置入農房集團100%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主營將轉型為房地產、物流兩大業務板塊,置入資產預估值約80億元。此外,公司還計劃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26.76億元的配套資金。
作為此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中較早停牌的公司,海博股份的重組備受矚目。作為光明集團旗下四家上市公司中綜合實力最弱的平臺,海博股份被外界認為可塑性更強,其后續資產運作空間更大。此外,在此輪一大批停牌的滬企中,海博股份也是最早一批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而非簡單再融資的公司。
但是,方案發布后首個交易日,海博股份一開盤即被砸在跌停板上,直至收盤,跌停價8.35元上封單仍有1721萬股,其股價前景顯然不樂觀?!稗r房集團本身的質地還是不錯的,但是如今注入地產業務,并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尤其是地產類資產缺乏想象空間,行業景氣度也大打折扣?!币晃蝗谭治鰩熛蛴浾弑硎尽?/p>
而且,海博股份此次剝離的多項業務包括最穩定的出租車業務,上述業務2013年度營業收入21.5億元、凈利潤1.08億元,而上市公司去年全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5億元和1.6億元。這意味著,通過此次重組,海博股份幾乎變身為一家房地產公司。盡管公司的第三方冷鏈物流業務“概念”不錯,無奈規模著實有限,而且此次重組也未安排冷鏈物流的資產注入或者整合。
“不是不好,而是低于預期。”這是市場對海博股份重組方案的普遍解讀。
自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吹風”以來,為之停牌的公司為數不少,從幾乎與改革方案同步的浦東金橋,到后來的上海梅林、耀皮玻璃和棱光實業、東方明珠和百視通、飛樂音響、三愛富,以及最新的自儀股份、錦江股份,但發布方案的公司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卻不多。
例如,浦東金橋給出的是一份非公開發行募資方案,資金用于收購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股權,與市場上其他的定增方案比,并無特殊之處。此后,上海梅林兩度停牌,分別在去年12月中旬和今年1月初拋出了一份股權激勵計劃和定增方案,也沒有更多新意。而被市場寄予厚望的三愛富,是此輪改革中上海華誼集團旗下首家有所“動作”的公司,其6月7日發布的方案亦只是定增募資不超過15億元,投資于化工項目。上述公司在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前,股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但方案公布后即遭遇“見光死”。以上海梅林為例,其股價至今較最高點的跌幅已超過30%。
更為“稀缺”的資產整合方案同樣讓市場提不起精神。除最新披露的海博股份外,飛樂音響于5月21日發布方案,在不改變控制權的前提下,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北京申安集團100%股權,標的資產預估值18.5億元。飛樂音響管理層表示,此次收購將打通并延伸公司LED照明燈具及應用端照明工程的產業鏈條。盡管上述方案設計存在諸多創新和巧妙安排,但方案發布當天公司股價下跌2.96%。
市場是挑剔還是“短視”
比起3月底各集團抓緊調研上報改革方案,目前的境況反而是“雷聲大、雨點小”——眾所期盼的“混合所有制”尚未發生,資產整合的力度和質量也參差不齊,傳統的定向增發募資投向主業也未見有新興概念的引入,市場之前被吊起的胃口顯然無法滿足。
市場的這種鮮明態度,到底是敏銳還是短視?恐怕都與前期過高的預期有關。
“其實機構對于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十分看好,但最難的是尋找標的?!币晃唤咏鼨C構的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諸多集團都針對自身情況制定方案,不同集團情況千差萬別,不可能有一套類似于股改的標準操作流程和整合計劃可供參考,也無法提供具體時間表給予外界確定預期,本身就讓機構摸不著頭腦。而且,畢竟此輪“改革”系新鮮概念,不同于一般的行業覆蓋,要以以往的邏輯尋找標的亦十分困難。因此,一些資金偏好尋找股價低、沒概念、市值小的公司“下手”,不管是否真正有所動作。跟風炒作,股價總有回調的時候。方案不如人意,自然加速股價的下挫。
不過,也有國資專家一言以蔽之,認為市場就是“短視”。所有大集團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國資背景的大集團,單是資產梳理、剝離、職工安置等就耗費時間精力,很多集團的改革方案看的是3至5年后的“成果”,動作都是分批分步進行的,部分企業一開始改革“不及預期”,也是情理之中的?!笆袌龅拇_存在短視。比如,引入戰投的某家上市公司,在這輪改革中,股價一直沒有表現。但是,長期看,公司在戰投幫助下,對行業內的整合是必然的,但因為公司盤子大,可能就沒有資金關注。真正的改革動作是細水長流,但資金追逐的是短期的利益?!币晃簧虾Y方面的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
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停牌中的公司依然存在看點。棱光實業和耀皮玻璃一同停牌,似乎與前幾家公司的單純整合不同。根據披露,這兩家公司改革背景是共同的大股東建材集團的改革重組,或涉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在停牌期間,在股東層面還進行了一部分股權劃轉,即建材集團將所持耀皮玻璃2.57%股權、棱光實業71.93%股權均無償劃轉至兩公司實際控制人國盛集團。(記者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