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帶動促增收
山陽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體作用,賦予承建單位更多的建設自主權和經營自主權。采用“園區+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把園區建設主體、農戶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吸納園區內的企業、合作社參與園區產業基地建設,享受國家財政資金扶持,盡可能覆蓋更多的農民。把產前、產后的技術創新、種苗繁育、品牌培育、市場開發、信息服務等關鍵環節交給建設主體來做,把產中環節的簡單易行、勞動密集的生產管理任務交給農戶,分工協作,互補長短,充分保障雙方利益。
法官立體生態農業園通過將姚灣村1000畝分散土地集中整合,統一規劃、統一租地、統一管理、統一包裝銷售的模式,提高產出效益,帶動當地群眾增收2000萬元。色河峪河現代生態養殖園區依托盛農農牧養殖公司和兩個大型養雞場優勢,與陜西石羊集團開展合作,采取“龍頭+合作社+養殖戶”養殖模式,著力建設集養殖、種植、有機肥加工及觀光農業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養殖園區,輻射帶動峪河和屈灣兩村2120人依托養殖業增收。目前,山陽縣農業示范園區已培育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4家,發展家庭農場5家、專業合作組織57家、立體生態農業示范戶206戶,示范帶動全縣新建標準化藥源基地4.5萬畝、良種化林果基地7.6萬畝、特色農產品基地1.3萬畝,建成現代化萬頭豬場15個、千頭豬場27個、萬只肉雞大棚106座,2.19萬人依靠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實現脫貧。
山陽縣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定位、高科技支撐、高效益產出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全力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山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之路,成為引領山陽農業產業化乃至全省農業產業化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