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馬宏濤)盛夏時節,走進洛南縣景村鎮移民搬遷新區,一棟棟同樣格式的漂亮小樓拔地而起,裝修工人來回穿梭,寬敞的廣場上婦女們踏歌起舞。“能從山溝搬下來住進樓房,多虧黨的惠民政策啊!”今年40歲的許女士高興地說。
洛南縣按照“進城為主,進鎮為輔,集中上樓”的工作思路,堅持“集中安置、城鎮化安置、樓房化安置為主,避災搬遷和特困戶搬遷優先”的原則,突出配套服務設施,將陜南移民搬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規劃,重點在城鎮、集鎮和集市周邊的農業示范園區、工業集中區規劃集中安置點,拉大城鎮框架,完善服務功能,接納更多的避災搬遷群眾。
在縣城規劃建設了陽光庭園、棲鳳灣、花石浪等地千戶以上的移民新區,結合農業示范園區、工業集中區、旅游景區,在永豐、景村、靈口、巡檢、三要、保安等鎮政府駐地和集市周邊規劃建設了移民小區,同時配建衛生室、健身廣場、圖書閱覽室、垃圾臺等公共服務設施,滿足搬遷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截至目前,移民搬遷安置9600戶38588人,集中安置率達85.56%。
為鼓勵邊遠山區避災搬遷群眾進城入鎮,縣上制定出臺《鼓勵搬遷群眾進城進鎮上樓》,從資金補助、戶籍遷轉、林坡產權流轉、就業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同時,整合“兩房”政策和配套社保政策,農村搬遷戶像城鎮低收入家庭一樣可以享受保障房,通過購買保障房實現搬遷,由農民變身市民。并結合當地實際和產業長遠發展,在集中安置點同步配套建設設施蔬菜、特色養殖、食藥用菌等農業園區,吸納搬遷群眾就業、創業。目前,全縣共流轉土地8.3萬畝,建成省級農業園區1個、家庭農場8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95個。累計培訓搬遷群眾8000余人,實現戶均1.5人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