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龐 媛)記得前幾天正值盛夏酷暑,與單位同志去商州區楊峪河鎮民主村隨機回訪一項科普工作,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工作,而是精神。
當時去了一戶村干部家里,大概早上10點左右,高溫已經來襲,另一名村干部恰巧串門至此,端了一碗糊湯飯,邊吃邊聊,他們說,這幾天村子正遭遇近20年來大旱,唯一的水源干枯了,這幾天井里沒水了,吃水都成困難,要到地勢相對平坦的1公里的外村去挑水,就近吃的是一個地窖里的積水,擔回家用生石灰沉淀幾天才能吃,用過的水都攢著沒舍得倒掉,洗個手、澆個菜都能用,客人到村子里,寧可給個饃吃,也舍不得給杯水喝。
當我們問起今年的莊稼怎么樣,他說莊稼就更不用說了,沒有啥水源灌溉,當下人都顧不了了,莊稼只能靠天照應,玉米恐怕要干死在地里了。一畝地光種子、化肥,算上人工,差不多就投入了近千元。
我震撼了,平日里打開水龍頭就嘩嘩流水,似乎用之不竭,可曾想這里的水竟如此珍貴!我有些奇怪,投入這么大,有時候就絕收了,為什么還要種呢,干脆不種不管算了。那位年近半百、面色黑紅的村干部說:種下了就有希望收獲,不種就沒有一點希望了,假如你沒有種,當年風水好,你沒有收成,自己就后悔了,寧可叫天悔人,不叫人自悔!
進村時沒大注意,臨走時,我留心看,的確路邊的玉米已經抽稍,有的已經掛上了紅纓,它們一排排、一片片佇立在不大平坦的田野里,頭頂驕陽,隨著滾滾熱浪輕扭著腰肢,漫山遍野都是它們時隱時現的身影。還有一片片退耕還林統一規劃種植的矮化核桃,受諸多天氣因素影響今年雖然不是特別繁茂,但綠油油圓嘟嘟的果子已掛在枝頭預示著收獲。
沿著有些坡度的山路緩緩而下,車輛最終奔馳在楊峪河鎮平坦的公路上,回頭再張望剛才那個民主村,已經看不見了,抬頭望見高處遠處一座座起伏的山坡,紅褐色的坡體像是村里人飽受風吹日曬黑紅色的皮膚,星星點點的綠色為他們裝點生活,注入希望,倘若不入其中,不曾想象溝溝壑壑里竟然隱藏著偌大一個村子,村里生活著許許多多勤勞樸實的商州兒女,他們不埋怨、不抱怨,有走出去的,有留守的,還有走出去又回來的,他們堅信:種下希望就會收獲,哪怕是老天弄人白白勞作,也不要讓人們從播種開始就沒有了希望的寄托。
回到繁華嘈雜的街市,我沉默了。今年陜西的干旱歷史罕見,商洛旱情也前所未有,政府全力支持抗旱工作,做出了很多努力。勤勞樸實的商洛勞動人民,他們就是大山的守護神,沒有埋怨生于斯長于斯還要遭受滿滿的希望種下有時候卻要顆粒無歸的命運,他們這種熱愛生活、勇于付出、堅韌執著、不輕言放棄心中希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