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底村通過財政獎補建成便民橋一座,解決了移民點40多戶群眾出行難問題,并使周邊2000余人受益。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楊紅樂)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通村連組,一座座便民橋橫跨洛水之畔,一個個文化廣場坐落于鄉村集鎮……在洛州大地,這一組組鏡頭,這一幀幀畫面,猶如一幅華陽山水畫卷,向人們展現了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述說著美麗鄉村的喜人變化,展現著“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累累碩果。
文化活動聚民心
夕陽下,伴隨著悠揚動聽的音樂,一群老大媽,小媳婦正隨著音樂在翩翩起舞,還有一群小朋友正在做游戲……這是筆者日前下鄉途中,在保安鎮保安街村文化活動廣場見到的美麗畫面。
保安鎮位于洛南縣以西30公里處,該鎮是洛南小城鎮建設重點鎮,集鎮面積逐年擴大,居民不斷增加,但周邊一直沒有一個像樣的文化活動場所。去年8月,保安街村申請上級財政獎補資金30萬元,加上群眾籌資和社會捐贈資金,在街道中心位置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設置了照明燈,進行了綠化,做了文化宣傳欄,并裝配了附屬設施和健身器材,滿足了周邊居民文化娛樂需求。
修路架橋暖民心
高耀鎮前河村是邊遠貧困村,村上在核桃溝搞了一個移民點,有常住農戶近40戶,各戶房前屋后的巷道一直沒有硬化,給農戶生產生活造成極大不便。今年初,在國家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支持下,村里利用縣財政安排的10萬元獎補資金,加上受益群眾籌資籌勞15萬元,鋪設了排水溝渠,對各戶房前屋后通道進行了硬化,與移民點旁邊的通村水泥路相連,改善了人居環境。
景村鎮蔡底村2010年新建的移民點位于307省道旁邊,有居民40余戶,由于一河之隔,村民外出只能從上下的橋繞行,要多費時30多分鐘。2013年,該村申報一事一議項目,申請財政獎補資金20萬元,加上村民籌資籌勞,修建了一座寬6.5米,長20米的便民橋。村民外出再不用繞路,從村里到公路不用兩分鐘。
因地制宜幫民富
洛源鎮腰莊村地處大山深處,農戶有種植洋芋的傳統,每年大量洋芋要向外銷售。但由于該村連接山外水泥路的是一條坎坷難行的泥土路,外面收購的客商車輛進不來,只能靠群眾肩扛手提小車推,不但效率低而且費工夫,成為制約該村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瓶頸。今年春節,村主任老周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最后議定了用一事一議辦法籌措修路資金。5月份,該村利用財政獎補,整合其它資金,加上群眾籌資籌勞和部分捐贈,拓寬修通了一條長近3000米的水泥路,與村外的公路相連。村主任老周說:“有了這條路,我們今年的每斤洋芋可以多掙2毛錢了,明年全村要擴大種植面積,把這個傳統產業做大做強。”
發揮職能重監管
幾年來,洛南縣綜改辦從老百姓關注的身邊實事做起,積極發揮工作職能,強化項目全程監管,確保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落到實處。在群眾“議”定的項目實施中,縣綜改辦全程加強監督管理。在項目實施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到現場實地查看并留取影像資料,確保把“一事一議”這件事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同時,督促各鎮財政所及時掌握項目建設情況,督促施工進度,處理項目建設中存在問題,確保每個項目都能保質保量按時完工。每個完工并經驗收合格的項目,縣綜改辦把獎補資金撥到各鎮財政所,由各鎮財政所將資金劃撥到鎮“一事一議”專戶,分項目分村實行專賬管理,確保每分獎補資金都能用到刀刃上。同時。縣綜改辦對各鎮、村獎補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跟蹤問效,切實發揮獎補資金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