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后,有關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放松的傳聞不斷放出,使得各部委不得不紛紛發表聲明辟謠。6月19日,住建部再次通過《人民日報》喊話,稱要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努力促進三個“合理回歸”。而與此同時,一旦獲批,將允許銀行將更多貸款投向平價小型公寓式項目。
一邊是利率、信貸政策看似松綁,另一邊是中央對調控的堅持不動搖態度,而市場卻在這樣的糾結中不斷出現轉暖跡象,調控一年多的成果能否保住,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購房者扎堆買房
開發商出手拿地
無論是向好還是向壞,每年的五六月份樓市總會出現一個明顯的變化,今年亦是如此,成交量的大幅反彈,讓購房者在動搖對調控信心的同時開始加快買房步伐。開發商明里堅稱今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暗中卻是漲價、買地。
央行最新發布的二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正好反映出了市場目前糾結的狀態,對于三季度房價,預期上漲的居民比例為20.4%,較上季提高2.8個百分點,低于去年同期15.8個百分點,仍處于2009年以來的較低水平。不過,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房的居民占比達15.7%,較上季提高1.6個百分點,創兩年來的新高。一邊是對于房價上漲的不認可;一邊卻又準備出手,反映出購房者對于近期樓市轉暖的默認。
中原地產最新一期統計數據顯示, 6月11日-17日的一周之內,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成交量繼續攀升,合計總成交量53376套,環比6月4日-10日的周成交量上漲2.5%,從5月份開始,全國54個重點城市的周成交量已連續6周超過了5萬套,這是自2011年調控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
在成交量大幅反彈的情況下,開發商首先想到的是漲價、買地。11月18日恒大地產年內首次出手以3.3萬元/平方米的價格斬獲了廣州一塊商業用地,同時,在北京通州、房山也先后出現了高價拿地現象,特別是近期北京推出的大興、萬柳等多幅絕版地塊,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上漲,一時間高價拿地之風再次出現,樓市熱度儼然有回歸2009年之勢。
四部委緊急表態
調控不動搖
對于樓市的突然轉暖,業內主流觀點均認為與近期貸款政策的調整有直接關系,同時地方政府的調控松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開發商和購房者對于未來樓市轉好的預期。但是在高層并未松口的情況下,各部委近期頻繁辟謠。
6月1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辦公室發文辟謠:《投資者報》在6月10日發表的題為《發改委人士稱地產松綁或是救市第二張牌》的報道純屬捏造;6月14日,銀監會指出,近日有媒體稱,銀監會降低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純屬誤解;6月14日,央行發文批評個別媒體稱“央行特急文件規定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7折”,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圖,有市場炒作之嫌。
這一幕和最近一年來,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后往往一夜之間作廢極其相似。
今年2月9日,安徽省蕪湖市出臺了被業內稱為地方政府“龍年救市第一槍”的房地產新政。新政規定,蕪湖市區購買新房、二手房全免契稅,且購房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均給予特定補貼。但是該政策出臺后不久就被叫停,其中也出現了政府出來辟謠的事件。
不知道是政府在政策出臺時心中沒底表述不清,還是市場在夸大政策的效果,總之從限購政策出臺之后,不和諧的聲音就一直存在,而作為房地產業的主管機構,住建部近日也出來“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