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市民可能從來沒考慮過一個問題:“自己的錢放在銀行完全保險嗎?”近日,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3)》表示,當前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各方面條件已經具備,內部已達成共識,可擇機出臺并組織實施。
“利率價格戰”加速“存款保險”出臺
“存款保險制度受到如此重視的原因在于,它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條件。”某國有大型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從去年6月8日起,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標志著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式啟動。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建、農、中、交、郵儲)、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區域性銀行迅速劃分為三個陣營開打利率價格戰。
“隨著攬儲價格戰的持續,部分商業銀行提高高風險的貸款比重,也會增加商業銀行的風險,進而會產生道德風險。在美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每年都會倒閉幾百家銀行。而目前中國還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如果商業銀行產生道德風險,那么政府會出手相救,但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因此存貸利率的逐步放開也倒逼了存款保險制度的進一步出臺。”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所李文增認為。
“存款保險”限額或在20萬至30萬元
“存款保險”制度限額保險的賠償上限會設定在多少?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存款保險機構可能實行限額保險制,央行計劃為98%的儲戶提供全額保險。據統計,目前有20萬至30萬元以下的存款戶大約占到總賬戶的95%以上。
據瑞銀證券發布報告預計,中國將推行限額保險制度,但為了實現隱性全額保險向顯性保險的平穩過渡,不排除先實行全額保險作為過渡方案的可能。目前國際上存款保險限額大多集中在2至5倍左右的人均GDP水平,但由于中國的儲蓄率相對較高,人均GDP的4至6倍較為合適。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存款保險”制度有處置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也是金融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該制度出臺或許會先在一部分小型商業銀行、城商行等金融機構試行。(濱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