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根據國務院部署,各省級政府今年必須全面公開“三公”經費。目前仍有近半省份沒有公布,已公開的大多粗略簡單。
據粗略統計,已有過半省份相對全面地公布了省級三公經費,這些省份的2013年“三公”預算大多少于去年同期,相加共約115億元。但是,除了新疆列出了各類編制人員、各類公車數量等信息,各地大多只用聊聊數語、或者簡單的表格,列出三項經費總數。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姜洪:“現在公布的幾個大數字實際上起不到監督的作用。如果省一級不能有效的通過公開達到抑制三公消費的目的,這個公開就很可能在基層流于形式。”
其余十多個省份仍在觀望。有的對于“三公”經費仍然只字未提,有的僅公布了部分省級部門的“三公”經費。有的地方可能將三公經費藏在項目開支中,不予公開。有專家認為,部分地方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心態。公共預算專家吳君亮建議,財政部應該統一公開的的標準。
吳君亮:“第一點,要對應預算里的科目,把預算中和三公開支關聯的類、款全部理出來,做明確的規定和要求;第二點,要強調,如果項目開支里也涉及三公開支的,也要理出來,歸并到三公開支的總內容里。”
多位專家也都強調,問責機制的缺乏,是公開力度欠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