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座換電城市驛站日前正式啟用,江蘇省昆山市綠通換電宣布完成全域電動自行車換電網絡建設。截至2025年2月,全市已建成443個智能換電柜,形成"500米服務半徑"的便民網絡,可為5萬輛電動自行車提供全天候換電服務。
據應急管理部專項調研數據顯示,我國80%的電動自行車火災源于非法改裝電池與入戶充電。昆山作為常住人口超300萬、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200萬輛的縣域城市,自2024年8月起,由昆山交發集團、國家電投綜合智慧能源以及綠通換電合作開始進行電動兩輪車智慧換電試點工作。2024年12月8日,全國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治理專班在昆山市調研,并在將昆山模式作為典型,向全國各城市推廣。
換電模式在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可以統一電池標準并進行實時數字化監管,可以促進電動車標準化,電池安全監管與回收,同時換電站遠離居民居住區,進一步促進了充電安全。此舉措從源頭破解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電動車超標、電動車電池年久安全風險增大,用戶入戶充電等問題,以及緩解了集中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
在周市鎮試點運營的首個綠通換電體驗倉,市民王女士僅用28秒完成電池更換。用戶順路即可換到滿電電池,大幅緩解了用戶里程焦慮。王女士表示,換電是一種全新的智能化體驗,之后不會再考慮自己充電,并表示換電為電動兩輪車帶來了差異化體驗,可以隨時出發,不用擔心沒電,但是擔心換電價格過高,無法普及。
在價格方面,王女士表示,自己之前使用的鉛酸電池平均下來每月使用成本在10多元錢,在集中充電車棚充電的每月花費在20元左右。換電官方指導價有些“小貴”,而推廣期價格與現有充電相差不大。套餐包括8各完整換電循環,如果用戶使用50%電量電池換到100%電量電池,僅計50%個循環。每循環可以行駛50~80km,每月8個循環足以滿足日常使用。
用戶購買套餐時,不用為電池另付費用,減少了一次性支出,也是換電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
日前昆山市第三個綠通換電服務驛站在巴城鎮投入使用。換電城市服務驛站綜合多項城市職能,在昆山市多個廣場上落地,一方面,為附近居民提供電動車免費清潔、免費打氣、免費安全診斷的“三免費”服務,同時推廣居民“以換代充”模式;此外,還為環衛工人、外賣員、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提供休息場地和熱水。
目前,換電服務驛站已成為換電項目與市民連接的樞紐,有越來越多的市民用戶通過換電城市服務驛站了解、體驗換電。
目前傳統電動車門店,有三分之一的業務依托舊電池的更換。用戶的電池通常在2~3年后,壽命衰減到70%左右,冬季會在70%的基礎上再“腰斬”,造成充電過于頻繁,或者里程無法接受。用戶每兩到三年就要到電動車門店更換電池。換電模式,減少了反復更換電池的工作流程,讓門店更加專注于車輛的保養維修和智能化體驗,更專注于用戶體驗以及增值服務。
換電還將協助門店,以數字化方式,更好地維護用戶關系,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已有經銷商開始接納、探索換電模式,并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昆山交發集團鹿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曉菁表示:“智慧換電是對于電動兩輪車能源的智慧化升級,通過大數據平臺管理換電柜和電池新基建,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讓市民用戶獲得由智慧化創新帶來的體驗升級。”
在電動自行車換電市民市場,換電模式的成功關鍵在于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昆山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合作的方式,大規模鋪設換電柜,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換電服務基礎設施,從而吸引了更多用戶選擇換電模式。昆山作為首個電動兩輪車換電全域落地城市,其探索經驗可為全國城市安全治理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