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機器人只能走路、跳舞、轉手絹、前空翻,那可就太小看它們了。
今天,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比如,軟體機械手可以輕松抓取任何形狀的物體,甚至可以完成疊衣服、掛衣服這樣的“精細活”;在AI與3D視覺加持下,機器人已能夠完成從鋼板切割下料到焊接等多個工程機械金屬板材加工工藝。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27日在北京開幕。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越來越多機器人產品正加速進入應用階段。
一直以來人形機器人寄托了人類對美好生活以及尖端科技的向往。今年,人形機器人發展迅猛。蛇年春晚,來自中國的宇樹機器人展示了擬人舞蹈;最近,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創新中心的天工機器人,正在備戰馬拉松比賽。
在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創始人、首席技術官王鶴看來,人形機器人已經步入運動時代,但是運動健將絕對不是人形機器人的終點。
當前,機器人正在中國加速落地,諸多應用領域已經能夠看到不同形態機器人的身影。
王鶴介紹,銀河通用機器人已經在商業場景中落地。這些機器人能夠在零售商超中24小時值守,從貨架抓取消費者所需的商品;還能在新能源汽車工廠里搬運重物,人工智能對每個裝滿貨物的箱子都有自己的處理辦法。
像這樣已投入產業應用的機器人,在今年的中關村論壇年會還有很多。
現場展出的北京軟體機器人(SRT)產品憑借其柔性夾爪與AI技術的結合,能夠模仿人手的簡單重復勞動,實現工業生產中大多數異形、易損物品的抓取搬運。產品已應用在食品生鮮、3C 電子、半導體、汽車配件、新能源、現代農業、康復醫療器械、教育實訓、真空器皿等多個行業。
梅卡曼德機器人已在汽車、工程機械等領域應用,它們能夠通過通用AI和3D視覺技術,將工件精準安裝至指定位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家由清華團隊創辦的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已投入生產線的機器人數量超過1.5萬臺,且實現了跨行業、多場景落地。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業內看來,具身智能已成為我國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所長蒲松濤28日發布的《未來產業新賽道研究報告》將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列為2025年未來產業十大賽道之一。
蒲松濤表示,整體來看,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當前處于發展上升期,圍繞著工業應用以及家庭應用,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同時,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的發展,既依托于技術創新能力,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能力,也依賴于機器人相關產業基礎和產業配套能力。
蒲松濤說,目前,中國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已構建出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發展集聚區。其中,京津冀以高端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為重點方向,加快完善整個產業鏈條;長三角依托強大制造業能力,在上海、昆山、無錫等地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群;珠三角發揮其制造業應用優勢,構建起人形機器人整體產業創新生態。
未來已來,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當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線,機器人已在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記者 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