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填寫申請表—掃描護照、身份證等文件上傳券商指定郵箱—券商審核無誤后回訪—準備相關銀行賬戶”,這是網上一份“傻瓜美股開戶攻略”。攻略作者名叫湯潤芝,他說:“很多人看了這個攻略,加了我的美股投資QQ群,開始一起炒美股。”
IT人士居多
2010年中國公司在美國集中上市,2010年和2011年也成為中國人炒美股的爆發期。湯潤芝就是在2011年8月23日買下人生第一只美股——“網易”。雖然目前沒有準確數字顯示“炒美股一族”的數量,但據雪球財經分析師稱,30萬-40萬的人數是有的?,F在,很多美國網上證券公司都會提供中文服務,像史考特(Scottrade)甚至有24小時不間斷華語客服電話。
“炒美股一族”相當一部分是中國在美國上市公司的職員,他們擁有一定的期權,也就此進入炒股行列。這其中,有相當數量是互聯網IT人士,如湯潤芝就是手機游戲開發者。“中概股”常常是“炒美股一族”的首選,“了解的公司心里會有底”,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張麗說。
補A股損失
“其實這個錢是家里炒A股的錢,虧了近一半,被我止損,轉到美股去了。”湯潤芝在談到買美股的原因時說。被A股傷透了心、國內投資渠道不暢通、對美國股市中互聯網公司的熟悉、美股市場的良好狀況等,構成了中國人投資美股的主要原因。
“當初縮水到30%的賬戶已經盈利20%。”張麗就很慶幸自己當初進軍美股的決定。當然,炒美股并非意味著穩賺不賠。去年新東方股票的暴跌就讓張麗當時“每晚都睡不著”。
“中國人炒美股,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資本全球化。”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韓復齡(微博)說。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何平也表示,中國人“炒美股”,將人民幣轉換成美元,作為民間資本投資,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央行的外匯儲備,進而能夠降低體系內人民幣的流動性,向減少資本管制狀態邁進了一步。
投入需謹慎
“炒美股”暗潮涌動,很多人都摩拳擦掌,到底要不要加入“炒美股一族”?專家和過來人在肯定其為一條投資渠道的同時,也都表示要謹慎,不可盲目跟風。
廣東乾陽投資董事長何輝對本報分析說:“美國股市的規律和估值系統我們還不熟悉。雖然很多人買的是中概股,但其財務報表獲取和解讀都不是特別方便。所以,中國人買美股,往往如同隔山買老牛。盲目購買的話,失敗的比例還是很高的。”
今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要“建立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被解讀為政策層面開閘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