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日前正式掛牌,雖然備受關注的金融改革細則并未在第一時間亮相,但從總體方案來看,上海自貿區將對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等方面進行先行先試,將中國金融改革推向新的進程。
□關注
強調風險可控前提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對于區內金融改革的內容描述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加快金融制度創新,另一方面是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在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看來,上海自貿區將開啟中國金融改革的新階段,從而為這個全球最活躍經濟體的發展“帶來更多靈活性和新選擇”。
《方案》稿中明確提出將自貿區內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的先行先試,都設定在“風險可控前提下”。
在掛牌召開的新聞說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張新也表示,在自貿區內將加強金融制度創新:一是在自貿區內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二是先行先試利率市場化,在全國統一部署框架內,穩步推進;三是在自貿區內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有序推進,支持企業走出去,提高國際競爭力。自貿區內所有金融改革均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防止熱錢套利風險
今年7月19日央行下發文件,完全取消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浮限制的約束規定,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也僅剩存款利率上限的最后一道門檻,專家預計,這一道門檻可能會在自貿區率先突破。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自貿區將會允許區內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可在央行的基準利率上下自由浮動,甚至央行可能對自貿區銀行在未來逐漸不再確定存貸款基準利率。連平判斷,由于境外資金成本要低于境內,自貿區內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都會低于境內其他區域。
此外,央行將與上海市政府加強合作,密切評估和跟蹤,防止熱錢通過自貿區沖擊境內金融體系。
連平表示,要防止自貿區成為境外資金進入境內區外的跳板,所以在自貿區的整體管理中,就有“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問題,為防止金融風險的出現,在自貿區內將是離岸金融,與區外境內金融進行嚴格分離管理,這樣就能控制風險,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
□措施
民間資本進銀行
銀監會在自貿區掛牌當日,公布了八項措施,促進區內的金融業發展。其中包括支持區內設立非銀行金融公司,民間資本進入區內銀行業,鼓勵開展跨境投融資服務,允許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在區內開展離岸銀行業務等。區內銀行業準入方式也將簡化,建立準入事項限時辦理制度,提高準入效率。
德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中國宣布的自貿區政策框架所要求的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超過許多人的想象,是對資本市場的一個“驚喜”。他認為,在許多項改革之中,意義最為重要的是兩類:一是通過實行“負面清單”建立對民營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實現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平等競爭;二是通過放開民營銀行、建立境內的“離岸市場”等來推動金融改革和資本項目開放。
馬駿認為,上海自貿區的一個重要試驗是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區內銀行業。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瓶頸是缺乏金融服務,而自貿區的試點將為這項改革提供有益的經驗。
航運險或得先機
為充分發揮保險功能作用,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中國保監會對上海保監局提出的有關事項作出批復,涵蓋八項主要措施。其中“發展航運保險,鞏固上海航運保險中心”以及“設立外資專業健康保險機構,強化與上海市政府合作”最為引人關注。
評級機構穆迪認為,海洋、貨物保險和責任保險兩大保險種類將獲最大發展機會;而在首批獲準進入自貿區設立分支機構的公司中,于上海擁有穩固根基的中國平保和大眾保險將成為最大受惠者;中國財險也將在財產保險領域獲得發展契機。
穆迪指出,上海自貿區涵蓋四個港口和空港,可為航運公司提供優惠待遇,包括放寬對外資擁有權的限制和提高優惠稅率,將吸引更多的貨物和貿易由該自由貿易區出入,從而提升對貨物及責任保險服務的需求。
對于設立外資專業健康保險機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則表示,國內一些大的保險公司成立了專業的健康醫療保險服務公司,但是現在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試點設立外資專業的健康醫療保險服務機構或可打破健康醫療保險行業現狀,未來有可能成為國內專業健康醫療保險發展的催化劑。
京華時報記者高晨 馬文婷 牛穎惠 京華時報制圖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