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4日電 發改委、民航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自2013年10月20日起,對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國內航線均取消下浮幅度限制。幾乎與此同時,民航局官員提出,支持大型骨干航空公司設立低成本航空子公司,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低成本航空領域。民資的進入會產生什么困難?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今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航空要想做到長期盈利很困難,需要民營企業家們提前做好經歷市場風浪的準備。
如今各個行業都逐漸在對民營資本開放,據了解,航空業方面國家也鼓勵民間資本和其他社會資金投資低成本航空領域,發展機遇非常多,李曉津稱,“民營資本進入低成本航空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可能更多的還是取決于市場,現在所謂的高收益低成本航線被航空公司占據了,而適合低成本航空公司飛的航線效益比較低。民資要進來的話,可能經受不住培養航線的成本,這就需要國家能夠對大眾民航和低成本航空公司有一些補貼。”
李曉津表示,“航空本身不是賺錢的行業,它更多的是基礎設施,要想做到長期盈利很困難,能不能經得起市場的風浪,可能需要民營的企業家們提前做好準備。實際上從03、04年以后已經放開了一些限制,讓一些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了,但是有一部分又退出去了,這就說明有一些先天的局限性?!?/p>
被問及票價下降是否會使飛機晚點現象加重,李曉津認為不會,他表示,“比較熱門的機場不適合低成本航空公司走,低成本航空沒必要進來。低成本航空公司試行的,往往都是一些不太發達、需求量不太大的地區。”(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