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0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詳細介紹了去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變化情況。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9547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
在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9.2%,經營凈收入增長9.8%,財產性收入增長14.6%,轉移性收入增長10.1%。在農村居民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6.8%,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7.4%,財產性收入增長17.7%,轉移性收入增長14.2%。
從城鄉居民收入數據看,2013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繼續領先于城鎮居民,實際增速也快于GDP增速,但是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為7.0%,略低于GDP的增速。對此,馬建堂認為,“去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相當多的企業存在經營困難,在這種背景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實際增長7%,名義增長9.7%,我認為這個速度并不低,也不那么容易。”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快,馬建堂分析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農民工的務工收入或者農民工的月收入為2609元,增長了13.9%,增速比較高。第二,去年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的力度很大,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收入增長得更快一點,增長14.2%。
馬建堂建議,對這些數字要進行科學的比較,關鍵是“人均對人均,全國對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是個人均的概念,GDP增長7.7%,不是人均的概念,它包含人口的增長。去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將近5‰,如果把人口增長的因素考慮進來,我國人均GDP增長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長基本同步。此外,GDP增長7.7%是指全國而言的,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是全國居民收入的一部分,如果把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加權匯總,就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