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君琦):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數據,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下半年經濟增速將會出于什么水平,能否達到7.5%的全年GDP增長目標,為此,國際在線記者第一時間專訪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發展經濟學系教授曹和平與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鋼明。
“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曹和平表示,“然而,過去三個月來,宏觀經濟的五個實體變量中,有四個仍處在較不理想的狀態”。據了解,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277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19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1%;進出口總額123919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20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2%(一季度為同比下降1.0%)。
對于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前景,曹和平認為,“應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解釋,“上個月(六月)我國外貿出口出現回暖;經理人采購指數、匯豐指數連著四個月上升,CPI增速穩定在3.5以下,都表明GDP增速將出現回升,預計稍高于上半年?!睋私猓覈?月PMI升至51.0,是連續第四個月回升,并再創年內新高。曹和平告訴記者,“這個數字高于50,經濟擴張,它是先行指數,表明下個季度經濟會持續擴張?!辈芎推窖a充,如果“國家持續采取微刺激政策,即小規模高頻率長時間刺激,將加速經濟回升?!?/p>
袁鋼明認為,最近政府采取的一些微調措施,例如貨幣政策調整、定向降準、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對投資及鼓勵消費方面的措施使得現在的經濟情況出現了“幾個比較好的變化”。袁剛明總結,“一是當前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趨穩,二是經濟發展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的震動性變化逐步平緩,三是經濟政策措施為經濟發展的良心循環打下基礎”。此外,袁剛明表示,貨幣增速略有提高、CPI增速穩定及PPI下降幅度縮小也對經濟發展水平有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