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港股三大指數(shù)小幅高開后走勢震蕩,盤中集體強勢拉升,恒生科技指數(shù)午后一度漲超5%。港股大漲的同時,節(jié)后A股走勢如何,也成為眾多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問題。
“此前市場的大幅調整,主要原因依然是在情緒脆弱的情況下,各類負面市場消息的擾動和投資者信心的缺失。”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伴隨著疫情陰霾、境內外監(jiān)管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業(yè)績重估等短期內制約相關板塊估值修復的不利因素陸續(xù)消除,A股有望在節(jié)后震蕩回升并逐步進入中期上行通道。
華西證券近日研報認為,隨著本輪A股“政策底”基本探明,“磨底后震蕩上行”概率大。
“從估值收縮的角度,目前已經接近尾聲,整體A股和一些優(yōu)質標的的估值處于歷史均值甚至是偏低的位置,只要后面基本面的情況和EPS(每股收益)不出現(xiàn)大幅下修,從市場來講應該屬于底部區(qū)域。”銀華基金經理李曉星在3月29日一場直播中說道。
市場磨底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召開,上證綜指觸及最低點位3023點后走出了“V”形反彈行情。
“金融委會議的召開以及之后,有關部門對穩(wěn)預期、穩(wěn)增長的密集表態(tài),預示著A股市場已見‘情緒底’。”龐溟表示,短期內市場有可能維持震蕩局面,未來在“政策底”、“增長底”愈加明確以及諸多不確定性消除的情況下,“市場底”有望漸行漸近,最終帶來磨底的結束、波幅的收窄以及穩(wěn)定上行通道的確定。
華西證券研報認為,市場對于經濟基本面預期的好轉和對股市信心的恢復,是市場走出底部的主要驅動力。A股筑底,一般呈現(xiàn)出“政策底—市場底—盈利底”的時間規(guī)律。“政策底”通常領先于“市場底”1.5~3個月。 “政策底”確認后市場往往出現(xiàn)反彈,但市場底部的構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不過,“磨底后震蕩上行”概率大。
龐溟表示,在前期市場調整后,部分藍籌企業(yè)和熱門板塊的估值壓力得到較大緩解,不少優(yōu)質標的估值水平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來看均已處于較低水平,安全邊際提升,具備相當?shù)奈Γ癸@長期配置價值。
“特別是對前期估值壓力和交易擁擠度得到較為充分釋放的板塊、景氣度不斷改善向好的行業(yè)的以及優(yōu)質企業(yè)來說,投資者有望兼得增長性和確定性。”他稱。
估值收縮接近尾聲
近日,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對市場走勢表示持樂觀態(tài)度。
興證全球副總經理謝治宇在3月30日的一場直播中直言,目前從自上而下角度和自下而上的角度對比發(fā)現(xiàn),市場比較割裂:一方面自上而下今年確實存在不少壓力和困難,這些會明確反應在企業(yè)盈利上,這也是市場表現(xiàn)一般的原因,但自下而上看當前市場不少公司“值得入手”,當前市場并不存在特別大的風險。
他表示,從自上而下的角度,今年確實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說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內疫情,以及國際環(huán)境等狀況。這也是為什么今年以來整個市場表現(xiàn)相對一般。但自下而上去看,似乎這個市場比之前要好做了。
謝治宇認為,在很多行業(yè)、領域企業(yè)狀況是非常好的,這些企業(yè)在逐步取得全球的競爭力,他們穩(wěn)固的程度和他們未來可以想象的空間變得比以前大很多。
“但隨著市場比較大的調整,很多企業(yè)開始變得很值得下手,它比之前看到的狀況要好很多。舉個例子,不管是旅游或者是航空,受疫情影響大家都會看到它受到的沖擊是巨大的,可能都要處在一個虧損狀態(tài)。但事實上這個市場上并不會用非常顯著的低于一倍PB的價格交易它,因為大家還是相信疫情終會過去的,大家還是相信這些企業(yè)終歸會回到合理的盈利能力,所以它的定價方式是不一樣的。”他說道。
銀華基金經理李曉星在3月29日一場直播中也表示 “非常看好權益市場的投資機會”。
李曉星認為新能源等科技板塊在風險充分釋放后,仍是未來最有吸引力的成長投資板塊;消費行業(yè)也有不小的絕對收益空間,他個人和家人的資產基本也都買了自己管理的基金。
“從估值收縮的角度已經接近尾聲,整體A股和一些優(yōu)質標的的估值處于歷史均值甚至是偏低的位置,只要后面基本面的情況和EPS(每股收益)不出現(xiàn)大幅下修,從市場來講應該屬于底部區(qū)域。”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