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22億券商傭金分倉排行榜出爐!“四巨頭”傭金均超10億,14家翻倍!頭部集中度略有下降
作者: 許盈
隨著2021年基金年報披露完畢,券商基金交易分倉收入排名也隨之出爐。
近幾年,隨著公募基金資產(chǎn)管理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券商分倉傭金蛋糕連年走高。券商整體公募基金分倉傭金規(guī)模從2019年的77億元,增至2020年的139億元,再到2021年達到222.5億元,實現(xiàn)了爆發(fā)式增長。
2021年,共有18家券商公募基金分倉傭金超5億元,其中中信證券、長江證券、廣發(fā)證券、中信建投等4家券商傭金超10億元。前十名券商傭金總收入占比為44.83%,相比2020年的45.99%略有下降。
整體傭金大增近60%,行業(yè)集中度略有下降
從整體來看,2021年全市場總傭金達到222.50億元,相比2020年同比增長59.6%。共有4家券商2021年總傭金收入超過10億元,分別是中信證券、長江證券、廣發(fā)證券、中信建投,而2020年僅中信證券一家。2021年共有37家券商分倉傭金超過1億元,而2020年僅31家。
從行業(yè)集中度來看,隨著傭金總盤子的擴大,各種新銳研究機構加入競爭,頭部券商研究機構的傭金席位占比也略有下降。2021年前10名、前20名的券商合計傭金收入占比為44.83%、71.36%,而在2020年,該數(shù)字分別為45.99%、73.93%。
值得一提的是,分倉傭金收入從整體上代表了各券商研究所的綜合研究能力,但也要辯證地看待。
有資深研究人士指出,分倉傭金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是研究傭金,二是市場傭金。在市場特別好的時間里,往往市場傭金(金融產(chǎn)品代銷部分)占比較高,這一塊中小券商普遍較難擴大;而在研究傭金這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券商研究所想去突破、搶更多份額也頗為不易。另一位資深研究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傭金指標有個很大的弊端,即代銷數(shù)據(jù)極大地干擾了排名。
另外,該傭金數(shù)據(jù)僅包含公募基金的傭金,而不包含保險、私募的傭金。
4家券商去年傭金超10億元
從排名來看,傭金分倉排名前20名的券商名單基本不變,只是座次發(fā)生改變,僅安信證券跌出前20。2021年,共有18家券商的分倉傭金超5億元,較2020年的11家大幅擴容。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尤其前20名的角逐分外激烈,有的券商去年同比增長超50%,排名卻依然下降。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長江證券蟬聯(lián)第一、第二,2021年分別實現(xiàn)傭金收入16.67億元、11.8億元。廣發(fā)證券則以11.55億元的傭金排名第三,排名超過了中信建投。中信建投去年傭金同樣超過10億元,達到10.26億元。
招商證券、海通證券、興業(yè)證券、申萬宏源集團則均處于8-9億元分倉傭金的區(qū)間內。其中海通證券2021年排名上升4位至第6名,傭金達到8.62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在前十中為最高。
前20名中,中泰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方正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的排名則均有所下降。不過,這幾家券商去年傭金同比增長率均超過30%。
另外,在券商傭金分倉集體高歌猛進的2021年,還有一些券商遭遇“滑鐵盧”,分倉傭金規(guī)模收縮且排名下降。比如瑞銀證券去年傭金為8227萬元,同比下降了10.81%,排名下降7位,掉到第40名。民生證券去年傭金收入同樣下降,為5699萬元,同比下降4.19%,排名下降10位。
還有一些券商跌出了前50。新時代證券2020年排名為43名,而2021年已黯然跌到63名,2021年實現(xiàn)傭金收入2690.15萬元,同比下降30.13%。川財證券實現(xiàn)3064.04萬元,同比下降3.78%,同樣跌出前50。
華創(chuàng)證券研究所所長董廣陽此前接受券商中國采訪時曾表示,研究格局上,投行頭部化、機構頭部化趨勢已經(jīng)非常明顯,研究所過去格局分散化的趨勢也在開始轉折,部分頭部券商研究所開始大幅加碼研究力量,利用投行、零售等綜合優(yōu)勢加強機構傭金的獲取,而機構頭部化則降低了頭部券商研究所過去服務小機構的劣勢,集中資源提高了服務頭部機構的產(chǎn)出。中小券商機制靈活性的優(yōu)勢和對服務中小機構產(chǎn)出較高的優(yōu)勢,正在弱化,但未來幾年仍然有不少空間。
14家券商同比增長超100%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傭金超4000萬元的券商中,有14家券商的同比增長率在100%以上。
其中,德邦證券2021年傭金增長超900%,開源證券同比增長超350%,湘財證券、華安證券、江海證券同比增長超200%。此外,浙商證券、信達證券、粵開證券、華龍證券、渤海證券、國海證券、華福證券、中金公司、恒泰證券也實現(xiàn)了翻倍增長。
中金公司2021年分倉傭金的增長亮眼,實現(xiàn)6.95億元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09.41%,排名上升7位,目前已經(jīng)位居行業(yè)第12名。同時,中金財富證券去年實現(xiàn)8068.6萬元傭金,同比增長19.51%。
中金公司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金公司研究團隊逾300人,相比2020年年報披露的數(shù)字增員百人,覆蓋40多個行業(yè)及在中國內地、香港特區(qū)、紐約、新加坡、法蘭克福、倫敦及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300余家公司。2021年,中金共發(fā)表中英文研究報告1.6萬余篇。
開源證券也是近年來研究領域的黑馬,2021年實現(xiàn)傭金收入2.54億元,同比增長352%,排名從2020年的第40名上升至29名。記者獲悉,從2019年底轉型賣方研究至今,開源證券研究所搭建總量、科技、消費、制造、金融、周期和新能源新材料中心、新股增發(fā)并購中心、金融產(chǎn)品研究中心、北交所研究中心“六大四中”的研究體系架構,研究覆蓋近30個研究方向。最近幾個月,開源證券已將固定收益首席陳曦、海外研究首席吳柳燕、房地產(chǎn)建筑首席齊東、策略首席張弛等多位明星分析師招入麾下。
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曾在接受券商中國采訪時表示,差異化的研究策劃是關鍵,根據(jù)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和客戶需求,及時加強對符合產(chǎn)業(yè)發(fā)展化方向的研究覆蓋和方向配置,在人員等資源配置方面做出新的調整,這需要未雨綢繆,做好差異化的研究策劃和頂層規(guī)劃。
浙商證券的傭金收入增長也較快,2021年實現(xiàn)3.63億元,同比增長172%,排名晉升至行業(yè)第25位。浙商證券首席戰(zhàn)略官兼研究所所長邱冠華此前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表示,浙商證券研究所的特色在于擦亮三張金色名片:深耕浙江、擁抱銀行、扎根產(chǎn)業(yè);努力實現(xiàn)三個結合:將財富管理與傳統(tǒng)賣方相結合、產(chǎn)與融相結合、員工職業(yè)和事業(yè)相結合。過去兩年,浙商證券研究所從2019年底的70人擴張至2021年底的170余人,2022年研究團隊目標擴張到250人,按頭部大所規(guī)模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