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茅”董事長因短線交易收到了監管函。
4月8日,深交所對牧原股份(002714.SZ)董事長兼總經理秦英林發出監管函。經查,秦英林于2021年8月25日買入牧原轉債3785.57萬張,成交均價100元/張,成交金額37.86億元;并于2022年2月17日賣出牧原轉債579.44萬張,成交均價115 元/張,成交金額6.66億元。該交易構成短線交易。
牧原股份表示,秦英林本次短線交易產生的收益金額為8688.81萬元,其已將收益金額全數上繳公司。
相比董事長的操作失誤,周期下行期間,牧原股份所面臨的業績虧損壓力更受市場關注。
根據牧原股份披露的1~3月生豬銷售簡報,盡管公司3月份創下生豬銷量歷史之最,但因年內豬價持續低迷,一季度銷售均價低于公司完全養殖成本,公司單季度虧損或不低于50億元。
董事長短線交易可轉債獲利八千余萬
根據公告,除秦英林以外,牧原股份高級管理人員徐紹濤也在2月15日,賣出了1798張牧原轉債,成交均價為138.6元/張,收益金額為6.91萬元。
牧原股份表示,上述行為發生后,秦英林和徐紹濤主動向公司說明相關情況并向公司上繳本次交易的收益,同時認真學習了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等規則,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本次短線交易涉及的可轉債,系牧原股份2021年9月發行的牧原轉債(127045),期限6年,發行總額95.5億元,募集資金用于23個生豬養殖項目、4個生豬屠宰項目、償還隱含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
4月8日,牧原轉債報127元/張。截至最新公告日,轉債的轉股價格為47.71元/股,初始轉股價格為47.91元/股。
牧原一季度或巨虧超60億,疫情繁復阻礙產能去化進程
今年一季度,經歷春節假期帶來的短暫消費支撐后,國內豬價又呈現跌勢,養豬全行業陷入虧損狀態。年內第三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啟動后,3月份豬價跌勢明顯減緩。
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4月8日,國內外三元生豬價格報12.53元/公斤,較年內低點11.78元/公斤,累計反彈6.3%,但仍低于全行業盈虧平衡點13元/公斤,上市豬企一季度或出現較大幅度虧損。
近日,牧原股份發布3月生豬銷售簡報,公司交出了中國養豬業歷史之最的單月生豬出欄量。
公告顯示,3月份,牧原股份出欄生豬598.6萬頭(其中仔豬銷售52.7萬頭),創公司歷史之最,實現銷售收入74.32億元,銷售商品豬銷售均價11.67元/公斤,比1至2月份下降5.74%。
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共計銷售生豬1381.7萬頭,遠超上年同期的772萬頭,其中商品豬1297.5萬頭,仔豬80.9萬頭,種豬3.3萬頭。至此,公司一季度的業績情況基本明晰。
按照牧原股份公告顯示的自繁自養完全成本(16元/公斤),以出欄大豬體重100~120公斤/頭計算,3月份,公司頭均虧損約400元~520元,單月虧損或達25億~31億元,剔除仔豬與種豬銷售收入后,單月虧損不低于24億元。
根據公告,牧原股份1~2月銷售生豬783.1萬頭,銷售均價12.38元/公斤,頭均虧損約362元~434元,總計虧損約28億元~34億元。
今年1、2月份,牧原股份的生豬屠宰板塊未實現盈利,3月份是否實現盈利尚不得而知,即便盈利,規模也尚小。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凈利潤或至少虧損50億元,即凈利潤連續三個單季度錄得虧損。
在最近一期調研中,牧原股份明確表示,由于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發展建設節奏放緩,公司生豬養殖產能在2022年上半年不會有明顯增長。同時,公司提出2022年底實現13元/公斤的階段性成本目標。
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已建成養殖產能超過7000萬頭,能繁母豬數量為283萬頭,后備母豬約100萬頭。屠宰產能方面,牧原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已投產運營8個屠宰廠,合計屠宰產能2200萬頭;預計2022年6月末屠宰總產能將超過3000萬頭。
與低迷生豬市場形成對比的是,生豬養殖板塊較強的抗跌屬性,板塊在市場整體調整的背景下走出上漲行情。截至4月7日,Wind豬產業指數年漲幅為4.31%,大幅跑贏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成長板塊。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收盤,豬板塊25只股的年內平均上漲8.9%,大幅跑贏主要股指。其中,傲農生物(603363.SH)領漲板塊,漲幅高達85.67%;巨星農牧(603477.SH)、新五豐(600975.SH)的漲幅也達61.93%、53.31%;唐人神(002567.SZ)、天邦股份(002124.SZ)、得利斯(002330.SZ)、金新農(002548.SZ)等股漲逾20%;龍頭股牧原股份的表現相對低迷,漲幅僅為1.41%。
目前,市場對本輪豬周期拐點的具體時點存在較大分歧,有部分觀點認為,按照生豬自然生長周期,拐點有望出現在今年6月;也有觀點認為,復盤歷史每輪周期來看,2022全年或仍是周期磨底階段。
產能去化進展決定了周期拐點何時到來。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22年2月末,能繁母豬存欄4268萬頭,環比降幅0.5%,降幅較上個月縮窄。受前期母豬結構優化等因素影響,生豬存欄仍處于相對高位。
目前,市場正在等待4~5月出欄數據,以檢驗產能去化效果。有業內人士指出,3月以來,全國各地散發疫情對豬肉需求有所壓制,如上海、吉林等疫情形勢仍較嚴峻的地區,復工、復學進展較慢,或令生豬產能去化速度放緩。